光子星球日前独家获悉,10月14日,百度短剧上线Agent对话功能。在正常的点赞、评论区外,另设“进入聊天“按钮,进入后用户可单独与剧中主要人物对话、互动。
该功能在百度App有三个入口,首页搜索推荐、二级入口视频的推荐栏和短剧栏。截至目前,Agent功能仍在测试中,尚未覆盖百度App内全部短剧,仅部分热门短剧可刷到。
image.png (732.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13分钟前 上传
在此次新功能前,百度其实已经在评论区测试过Agent。“AI果郡王”“AI浣碧”“AI吴用”等角色频繁出现在短剧评论区,发表评论的同时也获得用户的点赞和回复,官方将其定位为“评论区著名玩梗艺术家”。
不同的是,新上线的Agent功能,由单个的角色Agent升级为多角色Agent,用户可实时、同时与短剧中多个角色进行对话。
延续评论区、弹幕形式,“Agent+短剧”创造了一种新的内容消费,其创造的价值可能要超过短剧本身。分发到短剧的Agent有望作为生态中的一块拼图,补齐百度内容生态的短板。
今年早些时候,百度App为短剧专门开设了二级入口,到现在测试Agent新功能,仅过去不到四个月。
据光子星球了解,短剧在百度内部项目支持级别非常高。前百度资深副总裁、MEG负责人何俊杰今年一季度OKR中,短剧作为O1的第三个KR出现。百度信息分发平台总经理、百家号负责人李小婉在一、二连续两个季度中,涉及短剧的KR多达五个。
Agent则是继“AI原生应用“后,百度重押的未来。在近期百度新一轮干部轮岗的内部信中,李彦宏曾多次提到“智能生态”一词,对Agent的重视度可见一斑。
因此,对百度而言“Agent+短剧”,基本等于“强强联姻”。
image.png (640.2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12分钟前 上传
可以预见的是,在百度入场后,红果、抖音、B站等具备评论区内容挖掘空间的选手,也会陆续跟进,“Agent+”也将变成基建式的功能。
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创新,掀起的也许是惊涛骇浪。
时间回到2005年,彼时Youtube上传了第一条视频《Me at the zoo》,只有一个光秃秃的网页,用户想要评论还要跳转到另一个页面。
当时没有人觉得奇怪,也没有人把评论区与视频播放量建立联系。直到Youtube于2006年上线评论和订阅功能,补全了视频社区核心互动和信息分发机制,才惊讶地发现“加了评论区后,YouTube的视频播放量竟然翻了两倍”。
归根结底是背后评论区所创造的巨大消费价值,评论区中的点赞、分享、互动重塑了用户与用户、用户与创作者和用户与社区三者间的关系。当某个视频评论区出现了精彩、有趣或有深度的评论时,这些评论可能会被用户分享到其他社交平台上,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观看视频。
这就像是一个无形的推广渠道,为视频带来了更多的流量和曝光度,用户爬楼、驻足,以及花费在视频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多。
沿着这条逻辑,我们能发现抖音、小红书上评论数量超过点赞数的例子比比皆是。在评论区被折叠的点赞和回复,动辄成百上千,大家也乐此不疲地在每个评论区下面疯狂地Q其他的博主和用户。
到了B站,不光有评论区还有弹幕,二维的评论变成为了共时、共时空的三维评论,其中不乏有可以称之为“网络景观”的名场面。例如在一声沉重的“悠悠苍天,何薄于我”中,创造了870万弹幕送别诸葛亮的记录;满屏“如果能活着出去,万水千山,你愿意陪我一起去看吗”的弹幕,梦回狐妖小红娘的王权富贵篇。
有网友会收集弹幕,也有人定期来打卡留念。这些都证明,评论区本身就可以作为内容来消费,有些情况下,其价值甚至超越了视频内容本身。
站在这个视角来审视“Agent+短剧”,其所创造的也是一种新形式的评论区。在三维弹幕的基础上再往前走一步,它是一种新的内容供给方式,没有时间、空间限制,也没有输入长短、表达符号的限制。它也是一种共创的消费内容,既包含短剧创作者,也包含Agent与消费用户。随着不断地分享,外溢的价值也将越来越大。
对于有场景但内容生态相对较弱的百度来说,不失为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靠在短剧中分发Agent来增加内容供给,盘活整个内容生态。在大模型时代,盘根错节的百度App生态也可能抽出新枝芽。
不止是短剧和视频,当评论区的价值被再次发掘,“Agent+”将成为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