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届年轻人开始断亲

查看 90|回复 5
作者:红网   
导读:近日,话题“一些现代人开始断亲了”冲上热搜。“断亲”指的是懒于、疏于、不屑于同二代以内的亲戚交往。



事情详述



□杨思琪(西京学院)

当前,社会上对年轻人不近人情、淡漠亲缘关系的指摘并不少见。

近日,话题“一些现代人开始断亲了”又冲上热搜。“断亲”指的是懒于、疏于、不屑于同二代以内的亲戚交往,简单来说就是基本不走亲戚。截至5月8日早上,在《三联生活周刊》发起的有关“你怎么看待现在年轻人越来越不爱走亲戚了”的投票统计中,四成人支持不走亲戚,认为“有些亲戚确实不值得走动”;五成人认为此现象很正常;近一成的人也觉得真正的亲人不用刻意维系;只有极少数人认为还是要多走动,“多一个人亲人多一份依靠”。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社会重视血缘纽带联系着的群体关系。在对中国社会结构研究与分析中,陈顾远、庄泽宣两位先生强调“家族本位”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钱穆先生则称中国文化为“孝的文化”,强调家族人伦对人们观念和行为的影响,这些各有侧重的观点都向我们解读了——“血缘关系”在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我们也许可以理解早期社会对血缘情感伦理的重视,除了天然的人在生理上的血缘亲近,早期社会存在的社会条件落后、人们生计不易、社会动荡不安的特质,也不得不让人们选择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抱团”而取暖,互相扶持生活。

然而时代在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社会流动、人们经济与生活逐渐独立,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家庭观念与之发生变化。同时,伴随着互联网交流给现实交往带来的惰性,人们日常分别在自己的轨道上各奔前程,于是不自觉地与本就疏离的亲戚更加疏远了。还有少数人,可能因为代际冲突,与一些亲戚的观念有所出入,日常相处有所分歧。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内耗”,这部分人也有意地减少了与亲戚的来往,开始了所谓的“断亲”。

费孝通先生在其著作《乡土中国》中提出了“差序格局”理论,他认为,中国的社会结构是差序格局,在这种社会结构中,人们以“己”出发,波纹最深、与每个人最切身、且最被看重的是每个人“己”的利益,然后是他所在的更大一个范围的团体,如此一圈一圈推出去。由此可推,传统社会重视“血亲”可能是因为家族血亲与自己关系最为密切。而现代社会中,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地理空间和观念空间逐渐扩大,家族亲戚已经不再是一些年轻人与“己”最为亲密的关系了。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现代年轻人基于对自我的认识,后天自主选择的那些生活节奏、思想观念、兴趣爱好等与自己同步的好友,正在逐步取代那些平时毫无交集来往的亲戚。

中国乡土社会是血缘社会,但是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从血缘结合转变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也是社会史上的一个大转变。”“断亲”正是社会不断向现代化、城市化转型的一种表现,这一“新生”社会现象是社会发展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所衍生出的社会事实,没有好坏之说,只是年轻人面对生活、认清自己的一种选择,我们不必过于苛责。中国传统文化中尚且有“亲不过三代”的俗语,更何况是如今重视、追求个人思想与自我空间的现代呢?传统社交关系发生了现代嬗变,某种意义上,也确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我们的社交联系提高了效率。从这一维度看,“断亲”断出了个人的自我空间,也减少了不必要的“内耗”。

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你自己”,而年轻人“断亲”又何尝不是对自我、对周围人际关系、对生活的一种重新审视呢?“断亲”的年轻人,看重的是人际交往的空间和边界,这种看似不近人情的做法,实际却能帮助其达成与自己、与社会、与生活的和解。他们不再墨守成规,勇敢对传统亲缘结构关系进行解构,重构起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和社交体系。这也体现了年轻人对更高需求层次的追求,他们不再满足于血缘层面的归属感,而开始热切盼望精神上的认知与爱。

我们不必对年轻人的“断亲”现象过于忧心忡忡,随着年轻人逐渐成家立业,血缘传递及认同会发生一种天然的诉求,届时,年轻人必定会重构起属于他们自己的亲缘关系网络。不同于传统亲缘关系,这种轻松、包容的新亲缘关系会让年轻人更有空间、更有归属,“断亲”后的“认亲”也会更有温度。

年轻人开始, 开始断亲, 为什么, 断亲

ComputerIdiot   

有时间还不如去游山玩水

  
agdhole   

生活的压力大,走的就会疏远一些

  
msg7086   

害怕亲戚催婚

  
powehi   

没时间走亲戚,工作忙,压力大

  
Osk   

总是被pua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