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line:
4.22 Apple 苏州,因为之前有 AC+保内换 MBP 电池的经验,记得当时跑完诊断之后是 81%,工作人员还跟我说“没事,只要能提交就能换”。这次经历明显不丝滑,首先拷问了我几个问题,包括“平常什么时候充电?”/“续航时间?”/“每次充电多长时间?”;还算可以理解,因为看到的确是 iPad 上的维修问卷问题。最后跑诊断显示容量 79%,工作授权上写“问题: 顾客描述:设备电池已损耗,想维修。重现问题的步骤: 该问题可见,电池容量 79%,循环次数 722 。”。最后签字,解绑 Watch ,工作人员问有无拆机三方维修,结束。至此都很顺利,工作人员说返厂周期 2 周左右。
4.24 邮件“我们已经收到您的产品”
4.26 邮件“您的产品随时可取”,心想给 Apple 点赞,效率蛮高。紧接着一个来自直营店电话,说“返厂后检测 81%,因此没有维修,也不必缴费”。我问他当场不是有诊断结果吗,并跟他解释了电池容量检测可能跟环境、温度甚至系统版本有关,让我来回跑也太没有体验了。小哥说:“您拿回去再用用试试?” 意识到跟他沟通没有用,挂断电话后致电 400 ,通话 10 分钟解释,听了 5 分钟音乐叫来了高级客户顾问,给我发了个链接提交“维修申诉”,遂照办。同时给我邮箱留了个语音留言链接防止失联(有伏笔)。
4.28 来自申诉团队的电话,告知申诉已提交,但即将劳动节假期,流程可能较慢,表示理解。
5.5 来自申诉团队同一同事的电话,告知工厂的决定是最终决定,无法申诉。我把 4.26 高级顾问给我说的话复述给她,“79%和 81%在客户体验上没有区别”,未得到回应。我问道:“这是不是最终处理决定?”她说是的。我明确表示不接受,她也无能为力。开始生气了,不想再回直营店空跑一趟,这也不是我印象中 Apple 售后的质量...
5.5 想回去找 4.26 的高级顾问,发现链接是失效的...好在邮件标题有案例 ID ,直接回复邮件也能收到,我随即撰写了措辞严厉的邮件:
我在此重述对您、Nagi 同事以及 Apple 苏州的几大疑问:
[ol]
我保留向 Apple 投诉此维修案例中部分售后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素养的权利。
[/ol]
5.6 收到邮件问我方便的通话时间
5.7 继续跟 4.26 的高级顾问通话,顾问咨询经理后也表示无能为力,建议我取回设备。我再次确认“你是不是我能通过 Apple 售后找到的最高负责同事?”得到肯定答复。Well ,脾气被消耗完了,Apple 好感度--。
5.8 取回设备,不知道邮件是不是被 Apple 苏州看到了,登记取回之后等了 10 分钟来了个看上去管事的同事,跟我详细解释了电池容量的检测技术...然后说已经登记了你的案例,设备您先取回,之后会给你回电看看能不能特事特办。早干嘛去了?让我白跑一趟。
5.10 Apple 苏州来电,称工厂特批了这次案例,随时可以送回设备,但还要来直营店送一趟,新设备也要等返场之后再来取。
总结:每年几乎都跟 Apple 售后打交道,这次是最不愉快的一次。大公司病不轻,尽管最后结果达成,但消费者往返 Apple Store 4 趟外加 1 小时的通话也消耗了蛮多精力。严重怀疑没有那封邮件,根本也不会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