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取消免费核酸的城市出现了

查看 261|回复 10
作者:国民经略   
导读:近日,四川省阆中市发布通告,要求当地居民自觉自费进行每周一次的常态化核酸检测,费用为3.50元/人次。第一个核酸“自费”的城市,出现了。



事情详述

        文|凯风

        核酸检测,谁来买单?

        01

        第一个核酸“自费”的城市,出现了。

        日前,四川省阆中市发布通告,要求当地居民自觉自费进行每周一次的常态化核酸检测,费用为3.50元/人次。

        这笔钱看起来不多,但传达出一个前所未有的信号:具有强制性的常态化核酸检测,最终要由个人买单?

        这则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

        面对争议,阆中市发布最新通知,将常态化自费核酸检测,改为“愿检尽检”自愿检测。



        核酸检测,自费还是免费,为何争议这么大?

        根据规定,常态化核酸检测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只有“愿检尽检”部分,才会让个人买单。

        道理不难理解。常态化核酸,着眼的是防控大局,具有一定强制性,政府买单是题中之义。

        如果常态化核酸检测,最终个人埋单,一家四口一年的支出少则要700多元,多则要2500元。

        且不说会否导致部分人不愿检测这一道德风险,对于一些困难家庭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对于这一情况,此前有多地试图通过医保基金兜底,但最终国家医保局对此说“不”。



        原因很简单,医保是救命钱,如果动辄几千亿元都拿去做核酸,正常看病必然会受到影响。

        没有医保兜底,最终能依靠的只有财政。

        然而,不是每一个地方财政资金都相对充裕。

        我国只有广东、上海、北京等为数不多的几个省份是财政转移支付的净贡献者,大多数地方都要依靠发达地区的支持。

        且不说财政收入也是取之于民的,最终仍旧是全民买单。

        更关键的是,财政也不是聚宝盆。受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财政大盘也受到一定冲击。

        02

        财政是问题的核心。

        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阆中市有关工作人员直言:

        “这个事情本来就要自费,政府承担不起,不可能一刀切,我们只是执行指令。”

        的确,阆中承担不起,其他普通地市也承担不起,这是全国大多数普通县市都面临的共同压力。

        阆中,是四川南充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

        2021年阆中GDP总量只有280亿元,户籍人口82万人,常住人口62万人,这意味着当地有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



        以常住人口来测算,按照3.5元/人的价格,每次核酸支出为217万。

        如果按照2天一次核酸,阆中全年支出约为4亿元;如果是7天常态化核酸,一年开始也达1.2亿元。

        要知道,这还只是核酸支出,没算上为常态化核酸付出的物力、人力成本,更不用说背后难以估量的误工成本。

        当地财政收入情况如何?

        根据统计公报,阆中市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5.2亿元,而财政支出高达53.4亿。



        财政支出是收入的3倍多,这笔钱从何而来?

        根据财政预算报告,这笔钱除了一小部分来自卖地收入之外,60%以上依赖的都是转移支付。

        以此来看,即使按照最低的7天常态化核酸,即使只考虑核酸支出,阆中一年也要耗掉7.5%的财政收入。

        这笔钱,相当于当地一年初中教育的总支出,或1/5左右的公共医疗支出。

        这还只是一个普通县级市,大多数县城的情况未必比阆中更好。



        03

        别说阆中,就是阆中所在的四川省,这也是一笔巨大支出。

        四川虽然是我国经济第6大省,但由于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依旧是我国转移支付倾斜的第一大省。

        根据粤开证券的统计,2019 年全国只有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等六省三市,对国家财政有净贡献。



        事实上,虽然共有9省存在净贡献,但粤沪京三省市就占了2/3以上,上海一市的净贡献,更是超过了江苏、浙江两省的总和。

        而财政转移支付最受益的5个省份分别为四川、黑龙江、河南、新疆、甘肃。其中,四川以2381亿元位居榜首。

        四川2021年GDP为5.38万亿元,常住人口8372万人,为我国第6经济大省、第5人口大省。



        同期,四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73.3亿元,而支出为1.12万亿元,财政自给率为42%。

        如果四川全省都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一年花销有多大?

        保守估计,四川一次全域核酸总支出约为3亿元,按照7天一次进行,全年支出约为156亿元。

        这笔钱,相当于四川3.2%的财政收入,超过了科技支出,超过了全年卫生支出的1/6。

        如果全用医保进行兜底,可行性有多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四川医保基金收入1356亿元,当年支出1107亿元,而历史总结余为1943亿元。



        看起来即使用于核酸,医保还能支撑不少时间。

        然而,要明白的第一点是,这笔2000亿左右的医保历史结余中,约1/3属于个人账户左右,能调动的只有剩余的2/3的统筹基金。

        第二点是,医保收入未来能否持续增长,具有不确定性。但确定的是,随着老龄化加剧,医保支出只增不减。

        这其中关键在于,医保要维持正常运作,就要至少保障可支付月数维持在6-9个月的安全区间。

        除了东部沿海地区之外,大多数地方已经逼近了安全区间的边缘。

        这也是医保基金不能轻易动用的原因所在。

        04

        全民常态化核酸,注定是一笔巨额支出。

        因此,基于防控需要与财政支出的平衡,国家卫健委明确,不会对所有城市一刀切。

        “不是要求所有的城市都要建立15分钟的核酸采样圈,主要是集中在输入风险较高的省会城市以及人口千万级的城市;频次上也不要求所有人群都要48小时检测一次,具体要当地根据疫情发生发展情况、防控需要来因时因势确定。”

        显然,那种动辄全省上亿人口全部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且直接顶格要求48小时核酸,且不说财政是否吃得消,本身就与政策相违背。

        基于科学防控的考虑,常态化核酸应该集中于大城市,尤其是千万人口城市。

        目前,我国共有17个千万人口城市。(参阅《中国,又少了一个千万人口城市》)

        其中包括4大直辖市、8个省会以及深圳、苏州、青岛、东莞等经济强市,以及临沂1个普通地级市。



        单看千万人口大市,除去尚未跻身特大城市的临沂,16个千万人口城市覆盖总人口月2.57亿人,占全国的18%左右。

        如果将主要二线省会都囊括在内,覆盖总人口约3.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26%左右。

        即使是这些城市,财力也存在巨大差异,京沪深等地财力最为充沛,就是48小时核酸也不成问题。

        但东北、中西部的大多数省会城市,多数本身还依赖转移支付,对于这笔巨额支出未必吃得消。



        所以,在常态化核酸与财力之间要取得平衡,在防疫与经济之间也要取得平衡。

        疫情要按住,经济也要稳住,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这是几乎所有人的共同期盼。

第一个核酸, 免费核酸, 出现了

蝴蝶伤   

不能让资本控制国家,可以上国家运用资本

元歌   

为什么要求每周检查一次,又不跑去外地。

放弃治疗   

平时不做,出远门在做

快乐无忧   

不用国家承担,由医疗机构承担好了,做为一个医疗机构的入门门槛,就像医疗资格一样,保证有人打破头愿意承担

莫失,莫忘。   

第一个自费核酸城市?一周一次的核酸检测不一直都是自费的么?单采二十混采十块,现在降价了,但也没低到3块5上。难不成四川一直是免费做核酸周测的么?

点点   

哈哈,第一?我这早就是这样了

紫金红葫芦   

我记得最早80元,后来60,接着20,现在免费[/微笑][/撇嘴][/撇嘴][/撇嘴]

陈晨   

没钱让核酸检测公司吐点就行了,已经挣几百上千亿了,回馈一下社会也么了?不愿意就往深了查查,看看有没有问题

陈晨   

免费都没时间去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