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元一串糖葫芦何以被捧成“顶流”

查看 99|回复 10
作者:天倾西北   



事情详述
撰稿 / 李戈(职员) 编辑 / 柯锐 校对 / 赵琳



▲奶皮子糖葫芦近期成了被年轻人热捧的“顶流”小吃。图/新京报北京街头网红店前长队蜿蜒、上海售价高达98元仍一串难求,奶皮子糖葫芦成了这个冬天的“顶流”小吃。据新京报报道,近期,奶皮子糖葫芦突然风靡各地,“排队3小时”“一串98元”等相关话题登上热搜,社交平台数亿次话题浏览、播放量,也让原料之一的奶皮子价格起飞。事实上,奶皮子糖葫芦热潮带动的,仍是一股“情绪价值优先”消费风向。年轻人乐意为此支付数倍于传统糖葫芦的价格,背后藏着当前消费的市场逻辑与青年群体的消费价值取向。奶皮子与糖葫芦的组合,精准击中了年轻人“怀旧+猎奇”的双重心理:糖葫芦承载着童年味觉记忆,奶皮子则自带草原牧区的远方想象,两者碰撞出的新奇“火花”,满足了消费者对新鲜体验的追求。奶皮子糖葫芦走红说明,对这些消费者而言,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排队3小时的等待不再是煎熬,而是“为热爱付出”的仪式感;数十元的定价也不再是单纯的消费支出,而是“犒劳自己”的小确幸。这种对情绪体验的重视,让年轻人暂时放下价格敏感度,转而追求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慰藉,用一场有等待、有分享、有记录的消费,对抗日常疲惫。更关键的是,奶皮子糖葫芦已从“食物”升级为“社交货币”,成为年轻人构建社交身份的符号。社交平台上,裹着乳白奶皮的糖葫芦与商圈、雪景的合影刷屏,“奶香与酸甜交织”的感官体验通过镜头放大,成为“流量密码”。年轻人举着高颜值的奶皮子糖葫芦拍照分享,本质是在传递“紧跟潮流”“懂生活”的社交信号。而线上线下的差价,实则是为“即时打卡的优越感”和“不用排队的便利”买单。某种意义上,高价背后其实是对社交价值的付费。深层次来看,奶皮子糖葫芦走红,也是传统小吃“现代化突围”的尝试。而且,与过往一些网红美食的“突兀感”不同,奶皮子糖葫芦也并未脱离传统根基。糖葫芦是北方人刻在基因里的味觉记忆,奶皮子是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乳制品,两者的结合是“老味道新表达”的成功尝试。此前,奶皮子酸奶成为“北京新特产”的热度,已证明传统食材只要找对创新路径,就能焕发新生。当然,同时也要看到,网红小吃,火得快,流量退潮也快。回顾过往,脏脏包、竹筒奶茶等网红美食的快速降温,核心症结均在于“重流量轻品质”。如今98元一串的奶皮子糖葫芦,会不会也快速褪去流量光环,尚待市场检验。这其实也提醒,传统小吃的现代化和持续走红,不该只靠“网红标签”和“高价噱头”,而要守住“品质”与“文化”两个根基:既要保证真材实料的品质底色,又要坚守传统文化的内核,创新需贴合市场需求而非单纯博眼球。毕竟,当排队人群散去,真正能留住消费者的,从来不是社交平台的打卡热度,而是咬下时那口“奶香裹着果酸、脆糖裹着果肉”的本真滋味。而且,年轻人愿意为情怀和创新买单,但不会永远为虚高的“流量税”停留;市场愿意给新事物机会,但商品终究还是要靠品质说话。奶皮子糖葫芦能火多久,当然只能由真实市场来说话。但无论如何,这串爆红的糖葫芦,也是传统小吃发展的一个鲜活样本。
值班编辑 王丹妮

98元一串糖葫芦

胖胖   

能不能别用年轻人代表所有人,集美的审美和小资情调别来沾边好吗

小气猫   

这么贵,比抢还凶

郭郭   

分析的可真到位

AI叨叨   

正常人是不会买98一根糖葫芦的,买的都不是正常人,要淘汰出人类物种

起风了   

谁捧成顶流了?看看收入

絆婗佐佑   

消费观念出了问题。

起风了   

这98块的糖葫芦,吃的不是山楂,是年轻人的情怀和新鲜感

起风了   

京爷、沪爷就是有钱

起风了   

**还霸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