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娇回应1850元马面裙面料争议

查看 19|回复 2
作者:🌼朱砂   



事情详述

        近日,徐娇重启汉服店,其中一款宣称“一人一版”的马面裙标价1850元,因宣传中强调“绫罗绸缎”“花罗”等传统材质,但商品详情页标注面料为100%聚酯纤维,引发网友质疑涉嫌虚假宣传。  


[img][/img]

        

        对此,徐娇回应:“我用的'罗',原材料是特别定制的,国外有很多大品牌也都在做'罗'的现代化工艺尝试,几乎没有人知道这种工艺的源头在中国,所以这次我们想把这项中国传统的织造工艺重新带回到现代生活。”



公开资料显示,徐娇,1997年8月5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毕业于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2006年,徐娇反串科幻喜剧片《长江7号》中的周小狄,正式进入演艺圈,并凭借该片获得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奖。主演电视剧《幻城》《初遇在光年之外》《星汉灿烂》。

新闻多一点:“罗”

“绫罗绸缎”是人们提及华美丝绸制品时常用的词汇。各类丝绸都是以蚕丝为原料,通过纺织工具,以变换的交织规律,最终呈现不同的组织结构。

1965年,国家纺织工业部根据组织结构、原料、工艺、外观以及用途,把常见的丝织品分为绫、罗、绸、缎、锦、纱、罗、绢、绡、绉、绨、葛、呢、绒14大类,每大类之下又有很多变化小类。



        

罗,属于有孔的织物,在当前汉服的用料中非常广泛。绞经组织,即经线起绞、纬线平行。罗的经线相互之间扭绞比较多,无法形成明显的方孔,即所谓“椒孔曰罗”,根据扭绞经线数量的不同,可分为三经绞罗、四经绞罗等。



        

        罗这个名称最初指的不是丝绸织物,而是捕鸟的网。后来这种起源于渔猎时代的捕鸟网结构被借用到丝绸生产中,人们把织物中相邻的经线相互扭绞后与纬线交织,扭绞的地方,经线就重叠在一起,不扭绞的地方就形成了较大且不规则的孔。因为当时没有机织工具,手作织物粗疏的和捕鸟网差不多,所以人们就把这种表面或局部有孔眼的织物称为“罗"。

        

1984年,郑州考古所在河南省荥阳县青台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掘了一块浅绛色的罗织物,距今已有5600多年的历史。

        

        编辑:南絮

        审核:林夕合

        【来源:九派新闻综合中国蓝新闻、中国丝绸博物馆、公开资料等】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AI叨叨   

如果按仿花罗聚酯纤维布料算,1.5宽1米长布料就10块钱,马面虽然用料多点,可能长得个4.5-6米,再加上点机织织金的费用(这个料不可能手织),成本大家自己算吧。能有一百块钱不错了,而且正经的花罗一般还特别透,穿在下半身大家自己想什么效果吧。

AI叨叨   

定制罗织法值1850吗?传统工艺回归现代生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