橱柜定制这么暴利的吗?搞得我想改行了。

查看 562|回复 54
作者:ota   
我是设计专业的,所以家里房子装修我都是自己设计。
以前装修,图省力,橱柜都是装饰城包的。因为走套餐,而且也对五金什么的不是很懂。所以套餐 x 打折价,以为就是市场价了。
22 年,我有套公寓装修,全屋我找了木工,我自己出图。才知道橱柜和自己打柜子的差价有 2-3 倍。
直到今年老宅拆迁,老爸要迁回老家住了。所以准备旧房改造下,用了十几年的厨房终于敲掉了。
我就随便先联系了家本地有名的做橱柜的欧派。
报价如下:
上柜:1799/米
台面:2199/米
下柜:1899/米
然后说打折一个 3 米长橱柜可以 1.5w 拿下。由于做过高端的全屋定制(左尚明舍),也用过李维嘉这种互联网的,也用过木工打柜子的。所以已经对价格免疫了。自己拆解橱柜所有东西都是采购而已,全屋无非是整合,和我们 it 界的套壳没啥区别。自有工厂也是切割封装板材的而已。耗时久,小的误差无法现场解决,会导致工期顺延 20 天+。所以全屋定制他们的尺寸会有阈值设置,比如板材生产不能低于 8cm 等一些硬性规定。留缝隙也会大于 1cm 。对于我这种追求 3mm 关门无缝极简狂魔来说,全屋已经无法给我带来满足感了。这都是闲谈了。
正题就是,他们利润也太高了。但效率很低。比如链接集成灶的 L 转角,他们必须要有封板。我自己木工打,可以现场调整。根本不需要。
所以自由度有限的情况下,全屋还有什么优势?用的五金好?网购下,你发现百隆海蒂诗也没几个钱。
拉篮碗篮这些?不好意思,非标尺寸有些还没有。选择余地也少。质量好?那当然了,卖的比单品贵 2-3 倍。能质量不好嘛,终生包换,不也是羊毛🐏身上嘛。而且是预支。哪天倒闭了,找谁去。
板材质量?爱格都不可能说不用胶粘,只要封边技术不达标,甲醛释放是跑不掉的。而且橱柜哪个不现场开孔。比如你的水槽,下水管,燃气灶。师傅会帮你封边嘛?显然不会。而且重灾区是那些玻璃胶。也不是你用了高端的全屋定制就安全。
所以市场上是不是可以有个渠道对接的平台?什么生态板,颗粒板,欧松板,爱格还是克诺斯邦,都可以直接从工厂采购。大部分板材厂商,也都是有封边技术的。即便只有整版的,也可以扔到本地加工厂,做封边做裁切。只要你有尺寸图。全屋设计,这东西太简单了。网上找批兼职的即可,根本不需要家装设计师,出效果图?完全没必要,因为你要的板材可能没那颜色呢。当然,你需要自我满足下,那 ai 生成就行了。
五金什么的,也不复杂,倒来倒去也就那几家头部的,而且五金发展很快,很多预埋件甚至打造多功能折叠区域变成可能,小户型改造,特么就是堆五金的。
我自己找木工,120/米。总计不到 1000 搞定人工费。2 天工期最多,现场开槽。大不了给木工一天空窗期的钱,让他等你去厂里封边。台面,就上面那个欧派报价的 2199 ,我可以买岩板了。稍微加点钱可以买进口的。然而他还是石英石,而且是 1.5cm 的。
所以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了?有些活明明没什么技术含量,只是资源的整合,为什么就能暴利 5-6 倍?套壳是爽,问题是不知道这么爽啊。
自有品牌,自主研发,呵呵,就那几个 copy2paste 的升降柜,触控百叶玻璃门板,就算是品牌研发了对吧。简直了。

橱柜定制, 暴利, 效率低

Cheons   
比“服务、售后”,虽然都没有。
门店成本、人员成本、现场测量错误重做的成本🥴都是提前算的。。。
zhangxh1023   
之前做家里的柜子也是,大部分都是先付全款的。跑路的商家一大堆。
tho   
这种充分竞争行业不存在暴利,你觉得暴利是你没有算清楚成本。
loopinfor   
欧派这种一般都是走标准套餐比较划算,大部分人应该都是套餐+套外按米算的。
另外你自己找木工等于是你自己承担了项目经理的角色。欧派这种门店一般都有主流款式的实体看样,你自己找的板材商只能看到板子的颜色,整体柜子的搭配效果并不直观。还有就是像碗篮这种配件也要单独采购,跟柜门五金件可能又不在一家了。
loopinfor   
最后就是柜子是个手工活,你自己找的木工除非知根知底的,否则一次性买卖很难确保认真负责。欧派这种厂商的师傅说不上很负责,但是至少下限还是比较高的,不至于乱来。
vtoexshan   
全屋定制说出去有面子,整体风格和谐可控,
以下是 ai 总结
橱柜暴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成本与定价策略
高利润率:橱柜品牌通常采用较高的利润率定价。例如,欧派橱柜的报价(上柜 1799 元/米,台面 2199 元/米,下柜 1899 元/米)中,包含了品牌溢价、设计费、安装费、售后服务等多层费用。这些费用叠加后,使得最终售价远高于实际成本。
套餐定价误导:套餐报价看似优惠,但往往隐藏了额外费用。例如,3 米长橱柜 1.5 万元的套餐,可能在实际安装时会因尺寸调整、材料升级等产生额外费用。
2. 资源整合与中间环节
多层中间商:橱柜品牌通常涉及多层中间商,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加工厂、经销商等。每一层中间商都会加价,最终导致消费者支付的价格大幅高于实际成本。
资源整合成本:橱柜品牌需要整合多种资源,如板材、五金、台面等,并进行统一采购和管理。这些资源整合的成本也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3. 品牌与服务溢价
品牌溢价:知名品牌如欧派、尚品宅配等,通过广告宣传、品牌建设等方式提升了品牌价值。消费者愿意为品牌支付额外费用,以获得品牌带来的信任感和品质保障。
服务成本:橱柜品牌通常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设计、安装、售后等。这些服务的成本也会计入最终售价。例如,专业的设计团队、安装团队等都需要支付高额的人力成本。
4. 材料与工艺限制
材料成本:虽然板材等原材料的成本相对透明,但品牌橱柜通常使用更高质量的材料,并且会进行额外的处理,如封边、防潮等。这些处理增加了材料成本。
工艺限制:品牌橱柜的生产工艺可能会有一些限制,例如板材尺寸的阈值设置、缝隙大小等。这些限制虽然保证了产品的标准化和质量,但也降低了产品的灵活性和个性化。
5. 市场垄断与信息不对称
市场垄断:橱柜市场中,少数知名品牌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形成了相对垄断的局面。这些品牌可以通过控制市场供应、定价等方式获取高额利润。
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对橱柜的材料、工艺、成本等信息了解有限,而品牌和经销商则掌握更多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消费者在购买时容易被误导,支付高于实际价值的价格。
6. 售后服务与质量保障
售后服务成本:品牌橱柜通常提供较长的质保期和完善的售后服务,这些服务的成本也会计入产品价格。例如,欧派的“终生包换”服务,虽然听起来很吸引人,但实际上是通过高售价来预支的。
质量保障:品牌橱柜强调质量保障,但实际质量并不一定比自制或定制的橱柜更好。消费者为质量保障支付了高额费用,但可能并未获得相应的价值。
总结
橱柜暴利的根本原因在于品牌通过高利润率定价、多层中间商加价、品牌与服务溢价、材料与工艺限制、市场垄断与信息不对称以及售后服务与质量保障等方式,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从而获取高额利润。
ota
OP
  
@loopinfor 大部分上门组装的师傅并不是木工,我感觉可以归类为家具安装工这类。木工的确手艺差异,有些是枪钉党,什么都是打钉,有些会做一些榫卯,还有跟上时代的,会用五金件连接柜体。其次就是水平仪,门板卡夹之类的善用的师傅装出来的柜体都很规整。
商家会走优惠套餐价之类的,但也不会便宜多少的,总体溢价很高。比如正常走单价,可能一套要 1.8w 。打折就给我 1.5w 了。我是刚电话里沟通的。
板材基本都是有色板卡的,你说的现场搭配看效果的确直观可靠。但现在 3d 软件贴材质出效果,也并不繁琐。SketchUp 对于非科班也并不难上手(如果有 diy 要求的话),只是想省时省力,那么让人出图吧。
misstarget   
那是你没问建材城普通前店后厂的小店。普通人家用的不锈钢台面橱柜在小门店能做到地柜 700 上下一米(含不锈钢台面,焊接台下水槽),上柜 400 上下一米,还是门店价,而且包设计(出图)包安装,五金件也不差,反正都是人工集成材(颗粒、多层),封边 ok 问题都不大。
这几个头部品牌店就不一样了,一方面是材料的确会更好些(但是普通生活不一定有必要),一方面是售后和质保,当然主要是品牌溢价。
ota
OP
  
@tho 有接近成本搞低价的,比如一些 500-600/米的,但营销和门店相对很少。主要是消费者有个误区,认为大牌给的材料就是最好的,特供的,一定比小牌子好。但他们的区别主要是营销口径。而不是真正的用料差距。
成本核算这块我从高端定制到木工,都经历过,我自己还参与了设计到落地。不说比内行专业,但相比一般消费者,算是很明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