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ys 哈哈哈,我是蛮喜欢陈丹青的,也喜欢木心。对于宗教我喜欢木心在文学回忆录第九讲讲到的: 我最心仪的是音乐、建筑绘画所体现的宗教情操,那是一种圆融的刚执,一种崇高的温柔。以这样的情操治国、建邦、待人待物,太美好了。 人类既有这样美好的情操,不给自己,却奉给上帝,数千年没有回报,乃是最大的冤案。听听圣歌,看看伟拔的教堂,可知人类多么伟大。人类的悲剧是对自身的误解。 宗教是要把人类变成天上的神的家畜,人再也回不到原来野生的状态。家畜成为人类的牺牲品,人类成为自己的牺牲品。尼采说,人本来有这样多的情操,不应该交给上帝。 宗教归根到底是意识形态,是文化现象。宗教与哲学的分野,一个是信仰,一个是怀疑。宗教,稍有怀疑,就被视为异端。 爱因斯坦说:我是有神论者,但具有人形的上帝,我不相信。
生活就是活着的目的 不是要怎样才开始新生活 [妓女。在我的生命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和她们在一起总会感觉无拘无束。特别喜爱妓女。那些洋葱状部位散发出的那股焖炖般的臭味。对我来说,什么才更有意义呢?当时这些是让我活下去的真实原因。而如今,荒唐透顶的是,晨勃已一去不返。这是我们一生中不得不忍受的事情。晨勃如同你手中的铁撬棍,如同从食人恶魔体内长出的东西。其他物种醒来也会晨勃吗?鲸鱼有吗?蝙蝠有吗?晨勃是进化过程对现代男性的每日提醒,以防他们第二天醒来忘了自己为什么会在这儿。如果女性对晨勃毫无概念,她极有可能会被吓死。因此无法把尿撒进马桶,只能用手把它往下压——得像训练狗去适应拴在脖子上的皮带一样来训练它——如此尿液才会滴进水里,而不会溅到上翻的座圈上。你坐下来大便时,它就在那儿,拾起头一脸忠诚地仰望着主人。你刷牙时它就在那儿热切地等待着——“今天我们要做什么呢?”生命中没有什么比晨勃的强烈渴望来得更诚实了。它不欺骗,不冒充,不虚伪。所有人都向这股驱动力致敬!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生!确定真正重要的东西需要花一生的时间,到那时它已不复存在。那么,人必须得学会适应,唯一的问题是该如何适应。——萨巴斯剧场]
@GeekGao 你一定是连文章都没看完就妄下评论了或者说你太盲目自大了,第一条理论我已经说过了是产品课程接触到的,你可以问问产品经理有多少优秀的产品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来的。第二个基本是群体心理学入门必读书籍。至于第三个我也说过了,重度抑郁症 1 个月我能走出来。所有的论点都有论据支撑哪点是形式主义了? @liuWeiyi98 这和阿德勒心理学非常契合 @Gilfoyle26 阿德勒心理学其实是否定基因遗传的,同时也否定性善和性恶的,基本上和否定天生的领导一样,人的这些都是受生活方式生活风格影响的,党机关大院的孩子和普通家庭的不一样,同样的机关大院父母的官职以及行为方式和眼界也同样影响孩子。我以前小时候也是跟屁虫,每天苦恼谁和我好谁不和我好,可自己一些方面有了成绩之后自然而然的就有了一部分追随者。 @particlec 哈哈哈,我给自己定过一个目标,就是 60 岁时浪漫的离开这个世界
生活无需支撑, 各种理论,都是自己讲给自己的故事。包括科学,不过是换一种符号讲述。 就如同自以为坚实的大地 其实是一个被一个大火球拽着转圈儿的旋转大磁求,在一个星系的边缘转悠。 担水,劈柴,做饭。 换着花样儿的担水,劈柴啊,做饭。 就那么点儿破事儿,需要啥支撑。
@conge 我也想不需要理论去支撑的生活,可没有支撑的话,什么又是前进的动力呢?担水,劈柴,做饭往复循环当然无趣,但换种想法担水,劈柴,做饭会不会更有趣些呢,效率更高些呢?就比如我自己做一顿饭我是极其反感的,吃一口饿不死就行,但是一但我有了爱的人,能为爱人做一顿丰盛的饭自可以乐在其中。
说点不好听的 马斯洛的那套东西,不是人的需求,是马斯洛自己的需求 乌合之众的成因,是个体觉得群体性行为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才会表现出附和的态度,是个体为了以此获利的行为,所以会导致群体看起来沙比。所以如果群体性行为不只有象征意义的时候呢? 阿德勒所有的学说,都是让你没那么难受,但是没有给出解决方案,也就是是“逃避”,在小事情上能缓解精神内耗,但是面对真正的利害冲突和尔虞我诈时,也就是真正影响你能分多少钱的事情上,决定你是人还是牛马的事情上没有太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