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推荐一下 如果要对精神生活有所改善,我认为更应该看一些哲学。普通人自己看太难了,高人讲解就很轻松。 推荐刘擎教授的 [ [刘擎] 纷争的年代:二十世纪西方思想文化潮流 | 华东师范大学 | 全十八讲]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v411t7i6/ 其中刘教授让我认识到齐美尔的金钱价值观点,受用终身。每次听到这句都振聋发聩: “金钱只是通向最终价值的桥梁,而人是无法析居在桥上的”——齐美尔 关于时尚: 时尚的魅力正在于它完美地结合了这两种倾向:既可以标新立异又可以被模仿,既是新潮的又是普遍流行的。这种双重性满足了人们将"社会的一致化"与"个体的差异化"两种欲望相结合的需求。 西美尔指出时尚与社会等级密切相关: 1. 高阶层追求区隔:试图与低阶层保持差异 2. 低阶层追求模仿:期望通过模仿缩小社会差距 3. 持续博弈: 当低阶层成功模仿时,高阶层会寻求新的时尚标志 仿冒产品成为阶级斗争的工具 这个也推荐看看 [物质繁荣内心贫瘠的世界,是值得我们生活的更好的世界吗? [刘擎] ]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G6VYCESe/
@SuperDaniel313 很有趣,这个层次理论适用于大多数人,因为满足不了基础需求的人想着去自我实现本就是空中楼阁,恰巧乌合之众当中第二章就有关于群体的情绪与道德的讨论中有舍生取义相关的内容:在 https://zhuanlan.zhihu.com/p/683586282 的§2 部分 我在文中也说了乌合之众中也有些不太对的地方或者说思考过后感觉并不适合国内当下的现状。本身读过这本书的都知道书名并没有贬义的意思,只是群体心理学的一种,后来接触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两者互补。大多数是讲述将一个人置于群体中会是什么样,当然也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群体,取决于环境,比如图书馆很少有大吵大闹的人。至于信乌合之众的人是不是乌合之众这种给人打标签的定义本身就让人反感,知识是学来利用的不是人信与不信,都是靠积累的经验相当于一个个公式进行套用的,当然经验也有陷阱,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不是吗?如果只看书名就要开始批判的话,那我觉得这个人本身就很肤浅。 @Kikomore 哈哈哈,你这更像是犬儒主义中的一部分人 @Ariake265 人其实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比如阿德勒看重的一大因素就是生活风格,而此外还有学过的知识相信的信仰等等等等,只从但一方面分析远远不够,至于男女对立这种我也确实很反感,我只是觉得自己应该作为人类,而不是非要打上一堆堆标签,比如什么人种哪个国家什么性别,大家都是人类,这样就很好了
要些能实操的东西,推荐得到 app 里的 2 个经典课程:薛兆丰的经济学课、万维钢的精英日课( 1-5 季),每天听 10 分钟,1-2 年能打通思想的任督二脉。 还有帆书 app 的樊登读书栏目,也可以听听。
@s642153378 但凡用药这人就没救了,两周以内药物不会有什么太大药效,两周以后就依赖了,断药后落差感特别难受,那真的是毫无理由的。 @yinmin 得到学的产品课程,里面内容很不错。樊登读书之前 app 也有过线下店也去过,怎么说呢,前期很喜欢,后期不知怎么的就不喜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