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因多次失恋与洋娃娃结婚

查看 34|回复 0
作者:岛城杂烩说   
导读:近日消息,哥伦比亚一男子打急救电话称妻子生病,医护赶到后发现患者竟是一个洋娃娃。报道称,27岁的克里斯蒂安因多次失恋放弃找女友,选择与洋娃娃“坠入爱河”。



事情详述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KUAI





        

        

        

        





三毛,原名陈懋平,又名陈平。“懋”是族谱上属她那一辈分的排行,“平”是取之她出生那年烽火连天,父亲期望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战争,而给了这个孩子“和平”的大使命。后来这个孩子开始学写字,她无论如何都学不会如何写那个“懋”字,于是每次写名字时,都自作主张把中间那个字跳掉,偏叫自己陈平;不仅如此,还把“陈”的“左耳”搬到隔壁去成为“右耳”,这么弄下来,父亲只好“投降”。她给自己取了名字陈平当时才三岁。父亲没有办法,不得不把她两个弟弟名字中的“懋”字也一同去掉。陈平祖上早期是从河南迁往浙江的。抗日战争胜利后才跟着父母搬到南京,再迁到台北。小时候她就喜欢捡拾别人丢弃的物品把玩,自得其乐。父亲意识到,自己的这个女儿和别的孩子不太一样。她从小就喜欢读书,最爱不释手的是《红楼梦》,在童年时期,三毛就了然到其中苦痛。当她念到贾宝玉失踪,贾政泊舟在客地,当时,天下着茫茫的大雪,他一抬头,看见一人双手合十,面部似悲似喜,那人正是宝玉。这时候突然上来了一僧一道,挟着宝玉高歌而去。当三毛看完这一段时,抬起头来,忘了身在何处,她只是坐着出神,顿悟到“境界”二字。她从小就不合群,不玩任何女孩子爱玩的洋娃娃、跳绳等游戏,三毛常常一个人去荒坟玩,同学们都离得远远的,就她不怕。上小学时,老师让大家写作文《我的梦想》,三毛写下的梦想是当拾荒者。这个奇特的梦想,让她挨了老师的批评,三毛被迫将自己的梦想改成了卖红薯的小商贩,老师仍然不满意,最后她默默地写下了医生,嘴角却露出苦涩的神情。12岁那年,三毛考上了台北第一女子中学。这所学校名声很好,可是在这里,她丢失掉了一个孩子的尊严。在她上初二的时候,数学常得零分。到第二学期陈平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小考都是课本后面的习题。为了不要留级,陈平把题目背下来,小考一连考了六个一百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她作弊。她对老师说:“作弊,对我来说是不可能的,就算你是老师,也不能这样侮辱我。”于是数学老师就出了一道高于所学难度的题目叫陈平作答,结果毫无疑问得到零分,老师当着全班的同学用毛笔在她的眼睛周围画了两个代表零蛋的大圈并用语言羞辱陈平。于是在第二天上学前,她系鞋带时想到此事突然晕倒,心理出现极大障碍,此后更是频频晕倒,于是经常逃学到公墓看小说,最后终于休学。   

刚休学时,陈平被父母转进台北美国学校,被送去学插花、钢琴、国画,和名家黄君璧习山水,向邵幼轩习花鸟。


她喜欢看书,她父亲就教她背唐诗宋词,看《古文观止》,读英文小说,但是陈平经此打击,患上忧郁症,一直处于自我封闭的心态。
曾割腕自杀,也曾看过心理医生,但一周一次的心理治疗并无帮助。陈平关在家中一段时间。姐姐陈田心的朋友陈骕在随顾福生学画油画。陈平非常羡慕,于是也随顾福生习画。多年之后陈平回忆初见顾福生的情景:“许多年过去了,半生流逝之后,才敢讲出:



初见恩师的第一次,那份‘惊心’,是手里提着的一大堆东西都会哗啦啦掉下地的‘动魄’。如果,如果人生有什么叫做一见钟情,那一霎间,的确经历过。”顾福生不是教育家,却鼓励陈平在文学的领域发展,帮助她找到自己的方向。除了引介《笔汇》与《现代文学》杂志,并将波特莱尔、左拉、卡缪、陈映真等作家的作品介绍给陈平,开启她对当时台湾文坛的认识。顾福生还将一篇陈平的文章转交他的好友《现代文学》杂志主编白先勇,从此打开陈平自我封闭的心态,改变了她的一生。1962年12月,署名陈平的文章《惑》,经顾福生推荐在白先勇主编的《现代文学》杂志第十五期发表,给陈平带来极大的鼓励。
之后陈平开始在报章杂志投稿。陈平很仰慕白先勇的同学陈秀美,顾福生亦介绍陈秀美作陈平的朋友,鼓励陈平走出自我封闭的生活。1964年陈秀美鼓励陈平去向文化学院董事长张其昀请求入学文化学院做没有学籍的选读生。结果获张其昀特许,至该院哲学系当选读生,就读期间没有高中学历的陈平成绩优异。在文化学院时,陈平仰慕同校已出版两本书的才子梁光明,主动给出联系方式,两人之后开始交往。梁光明升上大四时,大三的陈平多次逼婚不成,便以去西班牙留学作为筹码,结果陈平办妥出国手续反而造成了两人分手。陈平因此自杀,伤口缝了28针。因喜爱《三毛流浪记》的三毛,陈平把名字改为三毛,还因此认创作出这个人物的张乐平为义父。1967年,她来到西班牙的马德里大学就读,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三毛遇到了给自己之后人生带来无数惊喜与战栗时刻的男人——荷西。彼时的荷西还是一个高三的学生,他对三毛一见钟情,大胆表白:“Echo,你等我六年,我还有四年大学要读,两年兵役要服,等这六年一过,我就娶你。我们有一个小小的公寓,我出去赚钱,回来之后,你在家里给我煮饭吃,这就是我人生最快乐的事情了。”

大荷西8岁的三毛觉得面前这个男孩很幼稚,也怕他纠缠自己,便说:“好啊,不过6年时间太长,我不知道自己会去哪里,从此你不要来找我。”

于是两人就此道别。留学期间三毛继续恋爱、失恋、读书,她在人潮中寻觅着属于自己的爱情,可每段感情都让她失落。

1970年,三毛回到中国台湾,应张其昀之聘到中国文化大学德文系、哲学系任教。

在这里,她与一位德国老师相爱,没多久两人就准备结婚,可就在结婚前夜,未婚夫心脏病突发,最后死在三毛的怀里。

三毛感觉天要塌了,她默默吃下一瓶安眠药想要自杀,还好父母及时发现将她送往医院。醒来后,她决定再次出走。

1972年,三毛重返西班牙,在朋友家中与荷西重逢。

三毛知道那是命中注定的爱人就毫不犹豫与荷西结婚了,也从马德里去到撒哈拉沙漠开启了一段异国婚姻生活。

三毛看见了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感应到前世的乡愁,于是决定搬去生活,苦恋她的荷西也二话不说跟着她去了。三毛将自己毫无保留地交给了那片陌生的沙漠。

沙漠里条件艰苦,没有房子没有车,甚至喝水也很困难,但这一起并没有阻挡这对恋人对沙漠的热爱。

1974年,三毛与荷西在沙漠小镇阿尤恩进行了简单又富有的婚礼。那年,她31岁,他23岁。



荷西送了一个完整的骆驼头骨给妻子作为新婚礼物,三毛说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新娘。

在撒哈拉沙漠,三毛度过了人生最快乐的日子,她也将自己的沙漠生活写成书。

她用细腻的文字,将大漠的狂野与温暖的婚姻生活,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界面前,“三毛热”迅速地从台湾横扫整个华语文学圈,“流浪文学”从此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当时描写自己异国婚姻的作品与副刊上其他文章截然不同,吸引大批读者。

历经两度情感上的打击,三毛的作品此时已超越以往自恋的纯文学风格,虽然只是描写生活的散文,但显得乐观开朗又有趣。

此后她充满异国风情的作品源源不断在《联合报副刊》刊出,后集结出版《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和《哭泣的骆驼》等书。

这一系列的书大受全世界华人社群读者欢迎,历久不衰。

1976年,因撒哈拉政治形势变化,三毛与荷西搬到了西班牙的加纳利群岛,她继续写作,而他找到了一份潜水员的工作。可惜命运弄人,安定的归属突然消失。

1979年,荷西在执行潜水工作时不幸溺水身亡,三毛悲痛欲绝。她看着失去生命体征的爱人,没有哭泣,只是紧紧拉着荷西的手,念叨着:

“你要经过一个黑黑的隧道,你不要怕,我握着你的手,你勇敢地走过去,虽然我不在你身边,过了隧道,那边有神会来接你。

现在我有父母我不能跟你一起走,过几年我再来赴你的约会。”

三毛的灵魂仿佛被带走了,在荷西葬礼结束后的那几个小时,她被注射了镇静剂躺在床上,但药性似乎没有作用,她仍然在喊:“荷西回来,荷西回来!”

她的爱,浓烈而执着。

荷西去世后,三毛在父母的扶持下回到台湾,就此结束了自己长达14年的流浪生活。

她的精神世界,正在坍塌,同时崭新的生活正在向她招手。

三毛收到了《联合报》的邀约,赞助她在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她回到中国台湾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进行了环岛演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的文章就是我的生活,我写的其实只是一个女人的自传。”

这是她回台湾后的一场演讲,三毛的声音温柔动听,演讲结束后,她说了句:“三毛不值得你们这么爱,回去吧,做更重要的事情去。”

回到台湾后的三毛常常吃不好、睡不好,身体大小疾病频发,她还任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她讲授的“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备受学生喜爱。

荷西死后的这十几年,三毛一直活在挣扎与痛苦中,关于生死的命题她总在思考。

1989年,作家夏婕在新疆访问王洛宾后,发表了三篇《王洛宾老人的故事》。

三毛从小就爱唱王洛宾改编的民歌,尤其是他的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曾经引发热爱流浪、一心汲远的三毛的无限神往。

当她看到夏婕的报道后异常振奋,立即向夏婕索要王洛宾在新疆的联络方式。

随即,她了解到,王洛宾一生历尽坎坷,饱经磨难,曾因“莫须有”的罪名,先后入狱两次,共长达18年,差点将“牢底坐穿”,却信念犹存。

年近不惑,妻子病逝,他孤零零地死守在美丽的新疆,仍然痴迷艺术,不断辗转各地,采集民间歌谣。

每天黄昏,他都坐在门前看夕阳沉坠;夜幕四垂时,总要对着悬在古旧墙壁上的太太遗像,弹一首曲子给她听......



朋友将王洛宾的故事讲给她听,故事还没讲完,三毛就哭红了双眼,她说:“这个老人太凄凉太可爱了!我要写信安慰他,我恨不得立刻飞到新疆去看望他!”

一向拿感情来安身立命的三毛,在现实世界中少有同道,那些锱铢必较的取舍,那些进退有据的权衡,在她看来,怎么会是爱情的真正模样呢?

所以当她无意中获知,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一位老人与她同样以爱为信仰时,大喜过望,如逢知音。

于是,她不仅真的给王洛宾写信了,而且病体刚刚痊愈,就欣然前往。

当时三毛通过各种努力,报名参加了大陆旅行团。《明道文艺》主编宪仁先生获悉后,委托她为王洛宾代送稿酬,这就有了她直接见到王洛宾的一个充分理由。

在乌鲁木齐只有两天的逗留时间,其他游客都兴致勃勃地去参观这座神秘而迷人的异域城市,三毛却带着自己的膜拜奔赴她心中的偶像——王洛宾家。

1990年4月16日这一天,乌鲁木齐仍春寒料峭。午后,王洛宾独自一人,正蜷缩在躺椅上小憩,忽而被轻轻的叩门声唤醒。

门扉开启处,他看到一位秋水剪瞳的女子,披着一头海藻似的长发,身穿黑红格子毛呢外套,浅笑盈盈,仿佛天使一样出现在他的面前。

简短地说明来意并寒暄后,他们便仿佛是莫逆已久的故友一般,开始了一场酣畅淋漓的长谈。

两天后,三毛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新疆,走的时候她对王洛宾说:我会再来这里的,不仅仅是你,我还眷恋这里的一切。

从1990年5月到8月的短短三个月,三毛就给王洛宾写信达15封之多。她炽烈的感情无遮无拦,跃然纸上。

作为写过无数情歌的艺术大师,王洛宾绝不是不解风情的木讷之人,面对三毛的率真与热情,他已经死水一潭的心湖涟漪又起,但横亘在两人之间的现实又让他惴惴不安。

三毛也理解他的难处,为了证明自己不在乎这些,第二年她再次来到王洛宾的家里,没别的,为了爱。

王洛宾不像三毛的思想那样自由,他一直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生活的轨迹与三毛也大不相同,他要考虑的现实问题太多了——

年龄的差距、家人和组织上的意见, 等等,处处是牵绊,而这些问题在三毛那里都不是问题。他们的年龄相差 30 岁,然而他们的思想、意识的差距却不只是 30 年的距离。

第二次的短暂相处,使她看清楚了这一切,她对他的热情也冷却了, 更确切地说是失望了。九天之后,她便收拾行李黯然回台了。

1991年元旦,三毛因子宫内膜肥厚,住进台湾荣民总医院,1月4日凌晨,三毛用儿时偏爱的丝袜在医院卫生间上吊,自杀身亡。

三毛的死因一直存在争议,到现在都是一个未解之谜,很多人都坚持着自己认可的真相。可是三毛的家人却坚持认为:她的死很可能是一次意外 。

后人对三毛经历的许多片段苦苦解读终究无果,他们将她视为传奇女子,她追随的撒哈拉沙漠,成为很多人的向往之地,但大多数人对那片遥远的沙漠一无所知。

她的文字、她的故事,成为喜欢她的人心头,永远神秘美好的橄榄树,一代又一代的感动着世人。

她将自己热烈的、浪漫的、轰轰烈烈,传奇多彩的一生藏进文字,送给这世界上所有向往远方的人们。








后期制作

排版编辑|四月天

各平台上传|四月天、霞姐、晓悦、姗姗

文章来源|网络(侵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

zhongshengshiguang

关注众声拾光团队内容或投稿给我们,请点以下链接:


三分钟了解众声拾光

        点个⭐️在看,众声拾光陪你一起成长



洋娃娃结婚, 多次失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