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3年1月前后,出现了计划承债式收购百子湾和美的新资方。百子湾和美原总经理告诉记者,双方在股权交易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梗阻,一直未能完成交易。
(图片来源:张铃/摄)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铃那是3月17日,王蕾记得当时她还插着尿管,躺在病床上——她刚刚完成剖腹产手术,在剧痛中,她经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
像很多年轻妈妈一样,王蕾选择了一家私人高端医院而不是公立医院生产。她向北京和美妇儿医院百子湾院区(下称“百子湾和美”)购买了价值5万元的孕产套餐,这个付出让她期待着更好的照料。
令她不曾预料的是,当天下午,医院突然要求她在内的全部孕产妇转院。到了晚上,房东给医院停水停电,直到警方介入后才恢复。
王蕾的身体条件无法立即转院,照顾她的医护说:“只要我们在这,就不会不管您。”
可是,没有餐食和热水,王蕾还是提前出院了。直到后来她才知道,这间私立高端妇儿医院早已难以为继。
经济观察报记者获取的百子湾和美落款2023年1月28日的一份公告显示:因经营不善,长期拖欠房租一直无力支付,按医院在2022年11月3日作出的承诺书,搬家工作应该在2023年2月底完成。自即日起,医院不再接待新患者,已入院的患者请尽快联系转院。
医院搬家公告(张铃/摄)
吊诡的是,多数客户没有看到这个公告,许多购买了产检、生产、儿保套餐的客户也在此后一个多月正常消费,直到最后仓促转院。
给医院断水断电的房东,目前已被拖欠了2800多万元房租。坚持照顾王蕾的医护,也好几个月没领到薪水了,社保早已断缴。
2023年4月,百子湾和美的数百位客户,还在试图追回在医院的数万元会员费;上百位员工,正一边找工作,一边追讨欠薪;有的供应商为收回货款选择起诉。
拥有60张独立间床位的百子湾和美,是和美医疗旗下妇产医院,和美医疗在2015年上市,2021年退市,旗下最多曾有17家医院,不过目前这些医院几乎都被变卖或重组了。
和美医疗实控人林玉明,是国内民营医院“莆田系”代表人物之一,1996年起涉足医疗行业,2003年开设的山西现代妇产医院是中国首批妇产专科医院。
林玉明此后将事业版图扩大,推出高端妇产医疗品牌“和美”,这曾是中国最大的民营妇产专科医院集团,也是中国私立医疗服务市场先驱之一。和美医疗官网显示,截至2018年底,旗下医院出生的宝宝已超过7万名。
多位受访者透露,2023年1月前后,出现了计划承债式收购百子湾和美的新资方。截至记者发稿时,股权交接还没能顺利完成。百子湾和美原总经理吴宇星告诉经济观察报,双方在股权交易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梗阻,一直未能完成交易。
4月22日,和美医疗实控人林玉明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股权正在变更,变更需要过程,这不是最大的问题”。
愤怒的妈妈
3月20日,刘钟带着两岁的儿子去打疫苗,发现医院已人去楼空。他买了百子湾和美1.8万元的儿保套餐,本可供儿子打疫苗直到六岁。
花11万元购买了从产检到坐月子套餐的袁志有类似遭遇。3月16日,他去医院看坐月子的妻子时,被要求第二天晚上之前带妻子离开。
相比打疫苗、坐月子的客户,孕妇面临比退费更棘手的问题:转院。
李萍购买了充值5万元送5千元的生产套餐,3月18日,怀孕23周的李萍突然被告知,医院运行不下去了,快去把档案拿走。她账户里还有5.1万元余额。
中国私立妇产医院以高端、优质的服务吸引客源,因为更看重孕检和生产的体验,王蕾和李萍没有去开销在1万元内的公立医院,花费5万元选择了百子湾和美。
愤怒的孕产妇涌入百子湾和美官方微博评论区:
“退钱!骗孕妇的钱,有良心吗?”“倒闭了,也不退钱,连人都没有了。”……
经济观察报记者获取的一份会议记录显示,3月20日,为协调转院、退费事宜,医院高层与新资方、朝阳区卫健委、公安局等部门,和数十位维权的供应商、员工、客户开了一场协调会。
政府及新资方提出,待产孕妇可协调转院至北京和美妇儿医院亚运村院区(下称“亚运村和美”),在这家医院使用账户内余额直至生产完成。自行转院者后续会退费,新资方在卫健委建立一个监管账户,提出一笔2400万元的款项,初步粗算可解决大部分债务问题,周期大概是三周左右。
会后,新资方建立了退费、转诊和儿保三个群进行协调沟通。经济观察报记者4月看到,这三个群里分别有341、53、224人。
虽然居住地离亚运村和美较远,但考虑到退费并非易事,权衡经济成本后,李萍和数十位孕妇一起转到了这里。另有一些孕妇自行转至公立医院。
4月,经济观察报记者拨打了百子湾和美的咨询电话,无人接听。记者又拨打了亚运村和美的电话,工作人员说:“出事医院跟我们没有关系,但确有很多孕产妇转到了我们医院。”
亚运村和美在3月21日发布的一份声明中称,其与百子湾和美自2021年7月起分属两家独立运营的公司,之间无任何关联,但会接待政府部门对百子湾和美客户的安置。
新资方承诺的三周时间过去了,客户们没能等来退款。新资方的客户对接人南洋表示,因为有一个股权冻结还没解开,股权变更暂未完成,完毕后会开始退费,并将医院重新开张。
4月22日,李萍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因为新资方的后续资金跟不上,亚运村院区拒绝接收新孕妇了。
四面楚歌
4月22日,租房给百子湾和美的房屋租赁公司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医院从2019年开始拖欠房租,累计欠房租2800多万元。医院陆续写过十几份承诺书,但租金一拖再拖。
该负责人表示,现在楼里没有病人了,但一应物资还在里面,院方没有交接:“公司规模不大,最大的资产就是这栋楼,我们无法生存了才要求医院搬走的。”
在百子湾和美担任重要管理岗位的李越向经济观察报透露,除欠房东的2800多万房租外,医院还拖欠上百位员工合计超过1000万元薪资,拖欠客户超过1000万元会员费,甚至拖欠朝阳区疾控中心上千万元的疫苗款。
另一位管理层人士透露,医院拖欠疾控中心的款项在3000万元左右,疫苗都被疾控收走了。她在医院供职多年,惊讶于医院的结局——这么大的医院,怎么说倒就倒了呢?
债主们同样难以置信。多位供应商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因为较信任医院,加上医疗行业是服务和民生行业,不能随意终止业务,出现回款问题时都保持供货。
试剂供应商李牧被拖欠约90万元:“起初回款慢一点,因为疫情,我们也都理解。后来慢慢就不回款了。”
李牧也为和睦家、美中宜和在内的多家医院供应试剂,他透露,疫情期间,有的客户拖欠金额比百子湾和美更大、时间更长,不过除百子湾和美外,现在陆续都恢复了正常。
林白给百子湾和美供应注射器、绷带等低值耗材,疫情期间生意难做,他靠借钱保持供应。2022年1月起,医院开始拖账,欠款在50万元左右:“到医院也找不着人,后来进都不让进了。”
同样举债供应的,还有负责食堂配送的刘冰。刘冰只有这一家客户,每月供应十几万元的货物,赚得约8000元利润。医院欠他的62万余元中,有50多万元是刘冰借来的,他正通过网贷平台借钱还债。
刘冰在四月中旬起诉了百子湾和美:“这笔钱必须要回来,否则我就完蛋了。”
护理专业应届生小慧是2021年9月到百子湾和美当护士的,几个月后,她就没有正常收到工资了,靠存款和家人接济度日。到2023年4月离职时,她共被欠了6个月工资。
多位员工透露,护士们情况类似,医生们被欠薪超过8个月,有的管理层被欠薪超一年,三年间,员工群从近三百人减少到一百多人。
一脚刹车
被欠薪者,包括百子湾和美法人、原总经理吴宇星。
吴宇星最近常被同行问:“你这医院什么情况?”他只好说自己已离开医院将近一年。接到经济观察报记者电话时,他自称:“我也是受害者,被坑惨了”。
2019年4月,吴宇星接任总经理,年底爆发的疫情让他措手不及:“像一脚刹车踩住,为了疫情防控及保障医疗安全,我们放弃了很多常规运营方式。”
在2020年中期报告中,和美医疗提到:疫情防控需要,多地只允许妇儿专科医院收治急诊患者,疫情对产科门诊、妇科门诊、妇科住院部、产后、新生儿等科室的收入影响非常大,医院日常业务严重下降。
吴宇星介绍,私立医院的运营需要形式多样的市场行为,通过活动、与客户互动等方式巩固和开拓客源,疫情让医院只能靠自然流量生存。虽国家鼓励生育,但年轻人生育意愿并不强烈,疫情也让很多有生育意愿者处在观望状态,愿意在私立医院高消费的孕产妇减少。
2020年底,百子湾和美资金出现困难,第二年开始欠薪,并很快到了“比较紧的状态。”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近几年和美医疗从上市、停牌到退市,旗下很多医院被资产重组及变卖,原本在山西、贵州、重庆、无锡、武汉、广州、南通、深圳、郑州等地的多家医院,基本都已卖掉或关停。
百子湾和美的管理层也希望医院能有新的资方或资金进入医院。据吴宇星回忆,疫情后,医院接待过很多有意愿收并购的投资机构,也配合公司做了好几轮尽调工作。但2022年6月,公司战略调整,决定不再售卖百子湾和美医院,希望保下这个资产。
分歧中,吴宇星在2022年7月离职了。他多次跟和美医疗沟通要求更换法人,一直没有成功。因为同样被欠薪数十万元,吴宇星申请仲裁,但因身份特殊未被受理。今年3月,朝阳区人民法院接了他的诉讼申请。
吴宇星没想到的是,医院这么快就走到了绝境。
吴宇星认为,医疗是民生产业,需要长期持续发展:“医院的战略和管理应该都出了较大问题,或许是希望迅速回笼资金、创造效益。”
在全国的民营妇产医院领域中,和美医疗有较高知名度。和美医疗的兴衰,让行业里许多人大喊“可惜”——这么大一个盘子,居然散掉了。
王国的坠落
纵观和美医疗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随着中国生育浪潮浮沉起落。
2013年12月,中国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生育量井喷,公立医院一床难求。供不应求的产科市场,被社会资本视为机遇。统计显示,2003年到2014年间,民营妇产专科医院从23家扩张到了460余家,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9%,增速排各民营专科医院之首。和美医疗就是其中的代表。
和美医疗是中国首个上市的高端妇产医疗集团,一度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妇产专科医院集团。2015年登陆港交所时,和美医疗旗下有11家医院。招股文件显示,以2013年集团收益计算,其市场份额约占13%,是业内第二大竞争对手的两倍以上。
到2018年6月,和美医疗旗下医院扩张至17家。扩建好床位、搭建好团队后,和美医疗等到的不是大餐,而是逐年增加的竞争对手,和急剧缩水的蛋糕。
2016年1月,二孩政策正式实施,当年中国新增人口达到新世纪峰值。但这年之后,中国新生儿数量没有如许多专家预言般猛增,出生率从13.57‰一路滑落至2022年的6.77‰。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60‰,61年来人口首次负增长。
下滑的人口出生率,猛烈冲击着民营产科赛道,和美医疗也经历了从扩张到收缩的过程。
2018年,因旗下医院涉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和美医疗一度备受关注,它的命运也在这一年出现转折,其2018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0.08亿元,亏损1.99亿元,业绩同比大幅由盈转亏。
2019年,和美医疗开始出售医院。在该年年报的主席报告中,林玉明提到,集团处理不良资产,将有限资源集中于核心医院,出售了深圳和美妇儿医院,计划出售武汉现代医院、重庆都市俪人医院及重庆万州医院。
他同时提到,全面二孩及生育保障政策未能有效促进新生儿数量增长,受生育理念改变及生活成本增加等影响,未来国家出生率下降趋势或将持续。
和美医疗最后一份中期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旗下只剩10家医院。从公开信息及业内人士的观察来看,此后两年多,余下医院几乎都已被重组或变卖。
4月22日,林玉明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因为这几年疫情,企业也是正常地在转变,去年我就把股权、把各方面都给了别人在运营,我现在不太了解那边的情况,也不太参与那边的事。”
寒冬之下
百子湾和美的境遇,是全国很多同类医院的缩影:
2021年,开业不到两年的四川德阳美婴儿妇产医院破产;2022年,北京太和妇产医院大楼拖欠房租,坐月子的产妇与婴儿被赶出医院;同年,北京恒和医院因产科病人数量下降,难以运行下去;同年,A股上市公司江河集团旗下淮安泽明妇产医院宣布因长期亏损无限期停业……
2021年3月25日,上市六年后,妇产连锁第一股和美医疗被港交所退市。
和美医疗的退市,并未如许多业内人士最初预期的那般:资本会就此对妇产医疗失去信心,民营妇产机构将陷入恶性循环。
就在和美医疗退市的两天后,和睦家旗下的新医院和睦家京北妇儿医院在北京落成。一年后,和睦家又收购了运行困难的北京恒和医院,将其作为北京和睦家东城院区。
2022年8月,字节跳动豪掷百亿收购高端私立妇儿医院美中宜和,手笔之大震惊业内。
和睦家、美中宜和,是产科赛道上两家估值超百亿的民营医院。即使是这样的头部医院,也经受着疫情和生育率的考验。
和睦家医疗创建于1997年,以妇产科和儿科起家,是中国业务规模最大的高端私立医院之一。2022年8月,和睦家医疗CEO吴启楠透露,女性健康仍是和睦家最大的业务,但从收入占比来看,产科只有15%。
成立于2006年的美中宜和旗下有7家妇儿医院,2家综合门诊中心及5家月子中心。近几年,美中宜和核心业务也受到了新生儿数量持续走低的影响,2021年将业务触角延伸至辅助生殖领域。有业内人士认为,被字节跳动收购是美中宜和战略性的一步。
2022年5月,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副会长余小宝提到,疫情以来已有2000多家民营医院破产倒闭。相比被变卖或寻求转型的单体和连锁妇儿医院,具有品牌优势的头部医院生存了下来。
吴宇星相信,即使在生育率下降的情况下,产科永远是刚需,牌照也是稀缺资源,高端医疗作为差异化补充,会在未来继续受到资本青睐。
多位受访者提到,进入2023年,多数民营产科医院业务量、分娩量在陆续回升。也有的民营产科医院在挣扎求生,拓宽私密整形、产后医美等业务,或直接寻求转型,将重心转向口腔科这样的新业务领域。
吴宇星期待新资方能顺利接手百子湾和美,安顿好员工和客户:“我不希望这件事再让整个民营医疗行业受到重创了。”
(除林玉明、吴宇星、南洋外,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