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开发者往事#6

查看 19|回复 0
作者:DanielNg23   
前情提要👉 独立开发者往事#5 独立开发者往事#4 独立开发者往事#3 独立开发者往事#2 独立开发者往事#1
被困吉隆坡
3 月中旬,因为泰国签证到期,来吉隆坡中转休整,准备休整后去韩国。彼时新冠已经开始攻陷东南亚,在离开涛岛的船上已经有人在咳嗽了。我开始担心自己在吉隆坡的旅程是否能顺利。
不出意外的话该出意外了。
刚刚落地吉隆坡,吉隆坡首相马哈蒂尔就宣布封国;在飞往韩国的航班被拒绝登机之后,我被困吉隆坡的生活开始了。在空荡荡的机场里,我终于意识到,一场波及全世界的灾难开始了。正如 Airbnb CEO 所说,Travel as we know is over.

👆马哈蒂尔宣布封国时刻
被困吉隆坡也属于是不幸中的万幸——因为长期生活在吉隆坡的经历,我认识了不少朋友,因此在被困期间我一直免费住在朋友家。在此再次感谢一下提供住宿的朋友们 。
吉隆坡再爱我一次
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宣布关闭过境线,我的选择也只剩下了回国。因为国内当时的航班熔断机制,回国变得异常艰难;那时候每天都在想办法抢票回国。最后,幸运的我以 800 人民币的成本买到了 8 月份亚航的吉隆坡到广州的机票。要知道,当时和我同一个航班的人最便宜也要花 8000 多。
这里再展开讲一下我是如何用别人成本的 1/10 买到这张票的 。国内宣布熔断机制后,大部分的航班都被取消了。但是当时( 3 月份)亚航官网还是放出了一些 3 月底的正常价格的机票。我在一个滞留吉隆坡的群里和大家说了这个信息之后,大家开始疯狂嘲讽我,说不可能有这么便宜的票,到时候肯定会退票云云。但是根据我对马来西亚本地人的了解,我意识到:1.这很可能是公司内部没有意识到这个政策的长期性,所以还没有及时调整票价; 2.马来西亚的公司一般都比较耿直,不会搞这些弯弯绕绕。于是我买下了这张回国的机票,随着航班不断取消,我也一路免费改签到 4 月、5 月、一直到 8 月。
这件事情折射出这些人的一种心态:对社会抱着一种不信任,认为所有商业行为都是金钱至上的;或者换句话说是不会去争取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反而过来去嘲讽争取自己权利(作为消费者购买了机票,航空公司在航班被取消的情况下就应该给消费者安排免费改签)的人。
在意识到自己一时半会回不了国之后,我开始安心地在吉隆坡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吉隆坡封城生活
吉隆坡封城从 3 月底一直持续到 6 月初,这一段时间里,我还经历了一次颈椎酸痛,休息了整整一个月。这段时间是流量开始爆发的时候,所以即使一个月没有工作,我也轻松地做到了一个月 1 万美金+的收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从这段时间开始,产品的开发就已经停滞了。所有功能基本都已经成型,商业模式也固定了。留存作为这个产品的顽疾从始至终都存在着。在这段时间里我也不断地在想办法提升留存,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这是产品的基因决定的——主题美化类产品几乎不可能做出高留存。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因为产品的出众可以获得不断的关注,另一方面追求新鲜感的人很容易过新鲜劲儿。至此之后的一切努力都失败了,1 万美金(广告+内购)的收入也基本就是这个产品的上限。但是没有经历这些起起落落,没有亲身去尝试的话是不会明白这些道理的。
吉隆坡再爱我一次
封城结束后,我第一件事情就是搬回前司给我提供的公寓,还找前司要了一个工位,前老板欣然答应。在回到了曾经的房间、看着我上一次离开时没带走的衣物时,彷佛什么都没有改变。
我又一次过上了每天上班 /下班的生活,不过不同的是,这一次我是为自己工作的;在我的印象里,我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到公司楼下吸烟,看看蓝天和经过的轻轨列车,思考如何提高流程、增加收入——把产品功能改了又改回来、增加新 feature 、验证数据——最终都失败了。

👆吉隆坡的蓝天白云、白天黑夜
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几乎躺平了。在那段时间中,我也在反思作为独立开发者的缺陷:无法利用人力和资本的杠杆。这是一种家庭小作坊性质的工作——当然,比起在大城市里的 996 ,这种生活(不管是收入还是自由度)已经好太多太多了。如果可以一直不忘初心地去做产品,也可以很幸福地过完自己的一生;虽然和大富大贵虽然无缘(又有多少人可以大富大贵?),但是已经是非常自由的了。事实上,大部分人需要的东西是自由;财富自由的本质是自由而不是财富。如果无法满足欲望,多少财富都无法让你自由。
说点好吃的。吉隆坡美食众多(不是连锁店的那种)且性价比高,东南亚、日料、韩料、粤菜、意大利、地中海等等美食应有尽有。很多餐馆就散落在别墅区的小房子里,吃饭的氛围非常棒。

要回国的我心情其实是非常不舍的。即便是“被迫”在吉隆坡待了 5 个月,我依然对这个城市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吉隆坡整体的城市氛围也让人觉得舒服,物美价廉种类繁多的食物、宜居的环境、既放松又 descent 的氛围让我流连忘返。
##回国
在从广州回家的高铁路上,我在 Medium 上写了了一篇从未发布的文章(主要是因为自己的英文文笔还是差了些)——Digital Nomads in China ,那时候我没有想过自己在两年后我和 Dali Hub 的小伙伴们会一起引领数字游民在国内的发展,让数字游民这个概念在国内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待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