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来乍到
其实我 16 年就来上海实习了,非常巧的是,第一次实习的公司距离我暑期社会实践时住的青年旅舍只隔了两条马路,仍然记得刚出地铁站时看到卢浦大桥桥墩上茂密的爬墙虎时的震撼。16 年、17 年两次实习分别 6 个月,两次都租在宝山顾村公园,同一个二房东,租个单间一千出头没空调,实在热得扛不住了去租一个空调,六七百块过一个夏天,工资勉强覆盖生活支出。那时候年轻气盛,踌躇满志,互联网行业也风头正盛,但是对于在这个巨大繁忙的城市里安家落户,仍然没有多大的信心,那时候同学们很多都在纠结去一线还是回二线,我义无反顾:年轻的时候当然要闯一闯,实在不行再回去。
初出茅庐
18 年毕业,谢师宴结束当晚我就迫不及待地带着行李坐上火车来了上海,正式开始上班,女朋友在徐家汇实习,在公司房补范围内租了房子,还是单间,但是房间更大,装修更好,朝南的大阳台非常棒,徐家汇商圈着实是繁华,手里的钱多了,生活也慢慢享受起来了,换了电脑买了烤箱。很快,女朋友开始正式工作,为了她上班方便,19 年我们搬到了老闵行,从此开始每天一个多小时的通勤,但是好在老闵行房子便宜,租了一室一厅,渐次添置了电视、电动车、显示器,两个人一起探索上海、探索周边,刚刚展开的二人世界全是快乐。工作里也日益得心应手,开始独立负责项目,业余时间做做开源项目,跟同事关系也越来越好,一起吃饭一起散步,正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
再上一层
19 年遇到的另一件事是公司突然被行政力量重锤,业务停摆,没多久开始裁员,我还在瑟瑟发抖担心被裁,但其实很多工作年限比较长的同事都抢着被裁。成功我也无事可做,度过了一个无所事事的夏天,也送走了很多同事,做了一份兼职外包之后,我开始找工作了。其实也没什么目标,只是很多同事都找到了新工作,我也后知后觉得筹划未来了。恰逢字节扩招加上老同事的帮助,我来了字节,从小公司到大厂,收入涨了,工作也更忙了,对留在这个城市的信心也更足了。那时候字节还是大小周制度,业务发展快事情多,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并没有觉得很累。
梦想成真?
20 年国庆节双方父母来上海见面,算是正式订婚,父母国庆回去没多久,老丈人提议我们买房,于是在看了一波房之后定下来了,为了买房迅速领证结婚,运气比较好,买了之后没多久房价上涨,21 年装修、办婚礼、备孕、年底买了车,从此背上了房贷车贷,再加上一个未出生的孩子,于是一年时间我把中年人三件套全置办齐了。我确实憧憬过在上海成家立业,但是我没想到一年时间全部完成,现在回想起来仍然觉得神速,那时候的日子也仍然快乐,每天都在憧憬新生活的展开。
初尝中年
22 年初住进房子,搬家一周后,上海疫情爆发,在新房子里居家办公,每天高强度刷社交媒体,各种新闻看得焦虑,也是那时候在家里开始研究怎么出国,在心里种下想出国的种子。6 月份上海解封,8 月份孩子出生,然后就是一大家子开始围着孩子转。现在想来,这就是成为中年人的开始,但是那时候没有意识到,只是觉得生活琐事越来越多,二人世界越来越少,孩子带来的快乐还没体会到,初尝到了中年人的苦涩。也是这一年工作上开始转型,当时只道是寻常,没想到却是我人生中非常重大的一次选择,影响深远,余波至今未消,也很难说这个选择到底是福是祸。
危机袭来
23 年夏,老丈人突然发病,丈母娘也因过度劳累和忧虑眼睛发病,都不是好治的毛病,在上海求医问药几个月才算有点好转,算是有点中年危机的味道了,好在最后病情都稳定下来了,只需要静养恢复即可,然后换我父母来帮忙。工作里 23 年公司组织调整,换了新业务新部门,新领导在美国,硅谷风格,于是工作上度过了非常轻松的半年,下半年急转直下,又换领导,这一年前后换了四个领导,算是给整吐了,终于在年底前稳定下来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对工作的倦怠,突然发现自己对工作没有激情了,但是由于房贷在身,加上就业市场的行情,以及上文提到的转型,又不敢轻易动弹,于是愈发加重了焦虑,心理量表测出来是中重度抑郁。想尝试远程,又担心收入减少,想尝试独立开发却又没有多少精力,想换工作又惦记着 N+1 和公司里出国的机会。总而言之是前怕狼后怕虎,战战兢兢,工作没热情,上班如上坟,度日如年,心里知道这样不是长久之计,却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我跟朋友们笑称我现在这是“人生的垃圾时间”,但是实际上却并不甘心承认这是垃圾时间,人生苦短,哪当得起如此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