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里面跑内核读写延迟测试前后对比用的是,树莓派4b和麒麟9000。
论文的图10显示了麒麟9000上I/O吞吐量的提高,在实验中,直接从驱动程序发出I/O请求。DC-twin(应用数据/控制平面分离)实现了与Linux 5.10相似的吞吐量,并在4K大小下比DC-solo(无分离)提高了140%。
测试都用的是麒麟9000,你和我说老麒麟没适配?
鸿蒙内核已经重用了来自Linux的700多个设备驱动程序,包括智能手机和车辆正常工作所需的所有驱动程序,如:摄像头,显示屏,音频,npu/GPU和存储。
虽然有一些例外,使用特权指令的驱动程序(如smc)将触发故障,他们需要二进制重写或手动移植。
在实践中支持长期支持(lts)的Linux内核发行版足以通用大多数的驱动程序(目前,鸿蒙内核支持4.4,4.19,5.10)
个人PS:麒麟9000全系列最新稳定版鸿蒙4.2底层就采用5.10的Linux内核。都是基于AOSP12的高通设备应该也是一样的,不过我现在没有高通机器。[受虐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