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但微信除外。因为微信那个英文翻译实在是太不地道了。 「软体英文主义」甚至都不是中文圈原创的,一些俄国人、东欧人也有此主张,比如 foobar2000 的作者就强烈反对将 foobar2000 的介面翻译成任何语言,尽管英文并非其母语。 甚至使用其他拉丁字母语言的版本都会多多少少有点问题,比如我曾用过一段时间的德文环境,结果 Excel 的内建公式说明竟然因为德文太长而被截断了( 还有日文介面上那半宽假名,看着也很难受(因为日常生活中假名大多还是全宽的)。 中文的问题是,在大约 2015 年前后,微软带头搞起了 PMTE (post–machine translation editing), 就导致很多译文总感觉怪怪的,虽然不是无法理解,甚至要挑毛病都一点毛病没有,但……就是怪怪的。可以对比一下 Windows 7 时期的介面中文翻译和 Windows 10 的介面中文翻译,就知道我说的是什么了。 如此种种之下,就会发现,在软体介面语言方面,还是统一到英文比较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