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了,接口自动化测试越来越鸡肋?

查看 16|回复 0
作者:iyaozhen   
引言
从《 Google 软件测试之道》到后来的敏捷开发、DevOps ,10 多年了,接口自动化测试一直是测试领域必谈的重点。各种自动化测试工具( Postman 类)、自动化测试框架、自动化测试平台层出不穷,每个公司/部门甚至每个团队都有一套直接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但盲目投入后,反而会感觉越来越鸡肋,食之无用弃之可惜。
接口自动化的价值
不管你是 B/S 还是 C/S 架构,APP 还是小程序,还是什么协议,总体来说是由 GUI 和服务端 API 组成。通常一个迭代是 PM 需求、RD 开发/联调、QA 单功能测试、bugfix(穿插多轮)、合码 QA 集成/回归测试、发版。在这一套模式下,大家常说的接口自动化测试(暂不考虑 UI 自动化)的价值如下:
提高测试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因为自动化测试执行很快,所以引入接口自动化测试能提高测试效率。但有个很现实的问题,接口自动化只覆盖了服务端 API ,GUI 这部分也有很多逻辑,RD 也是有大量工作量投入的,这部分的测试是少不了的。即使是偏服务端 API 的功能,你的手工 GUI 测试替代率是多少?接口自动化执行完了能不需要手工测试吗?这恐怕不敢打包票吧。所以对于一个端到端的测试团队,反而接口自动化 case 的编写和维护成了额外的负担。
降低人力成本也是无稽之谈,因为你手工 GUI 测试的成本并没有降下来,反而需要投入写接口自动化的人力。除非你之前就有一批人是使用 Curl 测接口的。
提高测试覆盖率?
这个理论上有道理,一些接口参数分支,UI 上无法走到,通过接口则可以直接覆盖到,提升了覆盖率,后面 UI 上增加了此分支能保证基本的质量,提升迭代效率。但事实上产品变化很快,还没等覆盖到新参数分支,需求又变了,接口甚至都得重写一遍。掉入了过早优化的陷阱。
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 CICD )!
互联网大部分开发模式都是迭代开发、小步快跑。接口开发完成后还没到测试环节,这时候跑一遍自动化(回归测试),能保证基础功能没影响,代码就可以合入了,过几天就自动进入到测试环节。也能尽早发现问题,缩短交付周期。
同时还可以用作线上监控,保障服务稳定性。
保证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手工用例总是需要人理解然后执行,因为各种原因,不同的人可能对同一条 case 理解不一样,造成执行偏差。然后人总有惰性,虽然很少,但偶尔还是会有因觉得执行过程偷懒而导致的漏测。而接口自动化一旦成为规模,执行的结果就是可靠的。
总的来说,如果你是想只通过接口自动化这一种方式降本提效,那接口自动化可能会事与愿违。而是应该把提质作为目的,即接口自动化作为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尽早的写(不应该在服务上线了补),穿插到整个研发生命周期里面去,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特别是现在 DevOps 时代)。合适的度量指标:线上问题召回率(基本不可能通过手工召回)、自动化 Bug 发现比率(含 CICD 过程中发现的)。
接口自动化的成本
在评估自动化收益的时候我们常用这样一个公式:自动化收益 = 迭代次数 x (手工执行成本 – 用例维护成本)- 用例编写成本。但在接口自动化中不太合适,前面也说了,接口自动化和手工测试并不对等,并不是替代人工。不过自动化测试的成本倒是可以通过类似的公式计算:运行次数 x 用例维护成本 + 用例编写成本。这可能和大家想象的不一样,接口自动化通常被认为是边际成本很低,即用例编写成本会随着运行次数增加而摊薄。但事实上维护成本也不低,而且无法摊薄,因为不运行就不需要维护,只要运行就会出问题,就需要排查、维护。
维护成本的来源可能是多方面的,虽然都有一定的解决办法,但不能忽视这部分的成本,而且分散在日常中还是隐性成本,如果做的不好,甚至会出现团队都很累,但质量又很差的情况。
[td]维护成本来源[/td]
[td]解决方案[/td]
接口参数不兼容改动,需要相关 case 都改动
接口适当封装,case 使用封装后的模板或函数,方便使用和维护
前置变量失效导致 case 失败,比如商品 id 或者说一个新环境的适配成本
一方面 case 里面不能写死 id ,需要变量化,数据和逻辑分离;另一方面,case 需要自给自足,相关依赖资源在前置操作中产生,并在后置操作中销毁
case 间的量子纠缠
适当的执行用户隔离,一些资源操作加锁
很多测试框架/平台把重点放在写 case 这块,但其实都没 Postman 好用,不过也有一些新方式,比如流量录制导入。但拉长 case 周期来看,编写成本是一次性的,10 分钟写完一条 case 和 1 小时写完一条差别不大。更多的应该放在如何写好 case (场景构造、数据准备等)、维护好 case ,这才能降低最终的成本(放心没广告)。
总结
还是那句话:软件工程没有银弹。鸡肋不鸡肋要看目的,降本增效可能不是直接的收益。同时也要注意接口自动化维护成本也不小,需要重点投入解决这块的问题,才能使最终的 ROI 高。
当然,本文看着还是泛泛而谈,并没有说接口自动化该如何写,但我认为具体怎么写都是招式问题,先修一下内功心法总纲更重要。
分享自本人博客: https://iyaozhen.com/api-automation-test-tasteless.html
市面上测试远没有开发火热,我说的可能比较片面,但也希望大家讨论讨论,丰富下这块的话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