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3.8 海象运算符使用介绍

查看 148|回复 11
作者:简讯   
Python 是一种通用且功能强大的编程语言,它本身提供了许多功能和有趣的语法,使编码变得更简单、更具表现力。然而,Python 中有些运算符并不常用,也不为很多程序员所知。在这篇博文中,主要介绍 Python3.8 版本中新增的海象运算符。
什么是海象运算符
海象运算符也称为赋值表达式操作符,是 Python 3.8 中引入的一个新特性。它允许为变量赋值,并在同一个表达式中使用,而无需写两次。海象运算符的语法是 :=,它可以用于不允许使用常规赋值语句的地方,例如 lambda 函数、列表理解或条件表达式。
例如,假设您想编写一个函数来检查一个字符串是否是回文字符串(正向阅读和反向阅读时是否相同)。常见的方法是将字符串倒转,然后与原始字符串进行比较,如下所示:
def is_palindrome(s):
    return s == s[::-1]
但是,这种方法会创建一个字符串副本,对于大字符串来说效率很低。使用海象运算符,可以避免这种情况,方法是将反转的字符串赋值给一个变量,然后在同一个表达式中使用,就像下面这样:
def is_palindrome(s):
    return (rev := s[::-1]) == s
这样,只需反转字符串一次,如有需要,还可以将变量 rev 用于其他用途。
为什么使用海象运算符
当你想避免重复计算或函数调用,并节省一些代码行数时,海象运算符就能派上用场。例如,假设您想编写一个函数来计算字符串中元音的数量。常用的方法是使用一个循环和一个计数器,如下所示:
def count_vowels(s):
    vowels = "aeiou"
    count = 0
    for c in s:
        if c in vowels:
            count += 1
    return count
不过,有了海象运算符,您可以使用列表理解和求和函数来简化这一过程,就像这样:
def count_vowels(s):
    return sum(c in (vowels := "aeiou") for c in s)
这样,您只需要一行代码,而且不需要声明计数器变量。
在另一种情况下,当您想使用一个依赖于条件的值,并避免对条件进行两次求值时,海象运算符就能派上用场。例如,假设您想编写一个函数,返回两个数字的最大值,但如果两个数字相等,则返回它们的和。常用的方法是使用 if-else 语句,如下所示:
def max_or_sum(a, b):
    if a == b:
        return a + b
    else:
        return max(a, b)
不过,有了海象运算符,您可以使用条件表达式来简化这一过程,如下所示:
def max_or_sum(a, b):
    return (a + b) if (equal := a == b) else max(a, b)
这样,只需检查数字是否相等一次,如有需要,还可以将变量 equal 用于其他用途。
如何使用海象运算符
海象运算符可以在任何允许变量名的表达式中使用,例如 lambda 函数、列表理解、生成器表达式、集合理解、字典理解、条件表达式或函数调用。但是,在使用海象运算符时,需要注意一些规则和限制:

  • 使用海象运算符赋值的变量名必须是有效的 Python 标识符,即必须以字母或下划线开头,并且只能包含字母、数字和下划线。不能使用关键字、字面量或运算符作为变量名。

  • 使用海象运算符指定的变量名必须用括号括起来,除非它是括起来的表达式中的唯一表达式。例如,可以写(x := 1) + 2,但不能写 x := 1 + 2。

  • 使用海象运算符赋值的变量名的作用域是最近的外层代码块,即可以在同一代码块内访问,但不能在代码块外访问。例如,您可以写 if (x := 1) > 0: print(x),但不能写 if x := 1: print(x)。

  • 使用海象运算符分配的变量名不能在同一表达式中重新分配,也就是说,不能在同一表达式中多次使用海象运算符分配同一个变量名。例如,可以写 (x := 1) + (y := 2),但不能写 (x := 1) + (x := 2)。

  • 使用海象运算符分配的变量名不能在同一表达式中删除,也就是说,不能对同一表达式中使用海象运算符分配的变量名使用 del 语句。

    海象运算符是一个使用频率很低的 Python 操作符,它允许您给变量赋值并在同一个表达式中使用。当您想避免重复计算或函数调用、节省代码行数或使用一个取决于条件的值时,它可能会很有用。

    海象, 运算符

  • BTFKM   

    其实就是为了避免一次赋值 1楼例子针对该例老方法更简洁
    [C] 纯文本查看 复制代码def max_or_sum(a, b):
        return (a + b) if (a == b) else max(a, b)
    bing52   

    之前听说,不过看你这个实例,我感觉用的地方不太多啊,不过我刚从网上搜了一下这个运算符应该是再某些pythonic多次赋值的场景下比较实用,学到了
    xixicoco   

    哈哈,这个叫海象运算符哈
    老M   

    有点抽象....
    补补23456   

    感谢分享,很象形的运算符
    bluerabbit   

    谢谢,很有用
    sai609   

    现在已经是python3.12
    Arcticlyc   

    原来叫海象运算符哦
    Htree   

    使用频率确实低,第一次听说这个运算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