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日,南京一酒店举行会议结束后,43瓶饮用水开封未喝完,被保洁丢弃。执法人员责令立即改正,并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给予警告。
近日,江苏南京一酒店因开封后的43瓶矿泉水被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警告。
原来,该酒店会议室刚举办了一场会议,现场共留下48瓶矿泉水,其中43瓶已经开封。负责打扫会场卫生的工作人员将这43瓶开封了矿泉水统一倒入桶中。这一幕刚好被到酒店检查的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发现。
图源网络,侵删
此事经各媒体报道火遍网络,大部分网友质疑市场监督管理局为何不处罚会议主办方或者饮水者,而要处罚该酒店。有的网友甚至直言市场监督管理局是柿子挑软的捏。
大部分自媒体在转发、评论时,都异口同声地指责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过度,在评论时也多是质疑处罚的不合理性。
事情真是这样吗?真的是错误执法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认真查证该事件官方报道。其实并不是错误执法!
大部分媒体在报道时,只写了酒店工作人员倒水和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处罚,让网友下意识将两者进行联系,认为市场监督管理局是因为酒店工作人员倒水这一行为而处罚。
但实际上,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是在发现这一行为后,又确认该会议现场没有张贴反对浪费警示标语,才依法对该酒店作出责令整改、给予警告的行政处罚。
反食品浪费法第7条第2款规定,经营者应当主动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在醒目位置张贴或者摆放反食品浪费标识,或者由服务人员提示说明,引导消费者按需适量点餐。
反食品安全法第28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经营者未主动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由此可以看出,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处罚实际上是酒店未“主动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在醒目位置张贴或者摆放反食品浪费标识”,该执法行为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图源网络,侵删
不过,从这件事的热炒中,我觉得至少也能发现两个问题:
1.有些自媒体并不去认真查证事情真相,甚至有些明知真相而故意忽略,造成网友误解,赚取流量。
2.相关部门普法工作还要加强,可以主动发声,以此案为例,通过解读执法行为,让网友更加了解《反食品安全法》,这样网友才不会偏听偏信。
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