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十一冷清的原因找到了

查看 13|回复 0
作者:搜狗问问   
导读:京东618
事情详述



□左嘉琪(安庆师范大学)

百度指数显示,“双十一”的热度是一年不如一年。其搜索量在2017年达到峰值,此后逐年下降。今年更是可以称为一个“冰点”,峰值搜索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60%,离曾经巅峰期的关注度更是差距甚远。(11月11日 上观新闻 )

近日,我们度过了第十五个“双十一”。根据搜索数据与微博话题讨论度来看,消费者对“双十一”的关注度正在逐年下降,对购物节的热情也在慢慢退减。“先提价再降价,比平时还贵”“双十一看来看去,没买到几个真正优惠的东西”“各种活动又多又复杂,费老大劲参加最后还便宜不了多少”……从相关话题讨论中消费者的发言可以看到,如今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网友认为,“双十一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为什么“双十一”越来越冷清了呢?结合网友的意见来看,主要是因为“双十一”活动套路太多,且不够划算。从活动推出开始,“双十一”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低价”。而每年大促也都顺应了这个主题,各大电商平台以“全网最低价”为噱头,出台多种多样优惠政策,但实际情况却并没有让消费者满意。

“抓猫猫”“组队拼券”“限时红包雨”“跳格子得金币”……一系列五花八门的活动游戏让人眼花缭乱。想要获得优惠券,就必须时刻盯着手机,东拼西凑地找人组队玩游戏,对此有网友抱怨道,“买个东西还要每天游戏打卡,好像上班一样”。甚至有许多大额优惠券被排在深夜发放,熬夜抢券也成了许多人的日常。另外,消费者对优惠券的使用规则也是云里雾里。消费券里,有按照商品种类分的服装券、生活日用品券、母婴用品券,有按照品牌分的品牌专享券,也有跨平台使用的满减券。有的优惠券可以叠加,有的优惠券可以膨胀,有的优惠券却不能一起使用。如此这般绕来绕去,消费者又怎么能够算清楚怎么买才是真优惠呢?

那么,平台又是否如他们所说,做到了“最低价”呢?结合网络上查询到的信息,我认为这是有待商榷的。有的消费者通过查询历史价格后发现,部分商家为了平衡使用优惠券后的价格,选择在“双十一”临时涨价,平时只卖个位数的商品,“双十一”直接上涨至几十块,再通过折扣营造出虚假的“好价”,实质上只是活动期间的优惠泡沫罢了。折扣力度如此有限,却打着为消费者省钱的旗号,未免有点吃相难看。如此一来,消费者对“双十一”逐渐麻木,甚至脱敏也就可以理解了。

其实,“双十一”刚兴起的那几年,电商平台的优惠政策大多是直接正装半价,没有多余的套路,让消费者享受到了真实的优惠。也正因如此,“双十一”成功打出了“实惠购物节”的响亮称号,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但近几年“双十一”活动花样层出不穷,价格没便宜多少,反而为难了消费者,失去了真实优惠,消费者自然会减少投入。现如今电商产业发达,一年四季的购物节不计其数,倘若“双十一”无法做到真正的实惠优惠,恐怕很难维持对消费者有所吸引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