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神童读博后无业:忘掉人设

查看 33|回复 0
作者:媒体评秀才被封   
导读:脉络·



事情详述

最近,有媒体放出一段视频采访,主题为“16岁读博士”神童张炘炀现状。张炘炀今年28岁,博士毕业后曾在宁夏师范学院当外聘老师,2021年8月辞职,目前跟朋友一起合伙接项目挣钱,称目前卡上只有几千元钱。在许多人眼里这与他“神童”的人设很不匹配。

视频一开始是两段话的剪接。第一段是他16岁时对父母的喊话:“本来最希望我留在北京的是你们,你们应该为此(买房)努力”。第二段是他现在说“生活上我已经很满足了,也没有什么欲望。如果我真需要什么的话,给我爸打个电话就好了,他们还欠着我一套北京的房子,到现在也该值一千多万了,(记者:他们愿意给你吗?)不愿意又怎么样,不愿意也得愿意”,然后露齿而笑。

剪接的意图有些明显。果不其然,看了之后许多人对张炘炀的言论与价值观大加挞伐。随着讨论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事情有很多的秘辛,对他则多了一份同情与扼腕长叹。

在采访中,记者问他是不是神童,他说不是,显得很谦虚。不过,记者问他智商是什么样子的,跟韦神、柳智宇比如何,他说140左右,“应该是同一水平,比他们稍稍低一点”,对自己的智力还是非常自信的。

张炘炀究竟是不是神童?我认为是的。他从小就显示出了过人的智力天赋,随后不断跳级,10岁就考上了大学,但考分只能上二本。而他的父亲似乎有一个执念,太希望证明儿子是神童,太希望儿子维持神童的人设,居然不同意他复读以上一个985大学,似乎晚一年上大学,这神童的光彩就暗淡了、这人设就保不住了。

记者问“假如你不是这么小就考大学,你有没有可能考到清华北大”,他答“可能性不大,恰恰是因为按照我这个智力,就即使在一个理想状态下,大概率也就是一个985高校”。这个回答非常谦虚。他如果晚几年等到心智更成熟时再高考,考上清华北大应是可能的或者去中科大少年班也是很好的选择。

首先,这样才可以让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完备、更扎实,才有可能考得更好。其次,智商高,在知识上可以较同龄人高出一大截,但对世事与人性的理解及社会化生存技能一般没法提前习得,只能随着年龄增长逐步增进,这不仅对人际关系与个人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对高考来说也并非无关因素。比如高考作文要写好得有这方面的体悟,10岁的孩子智商再高,社会化程度与跟其他18岁的同学没法比,很难写出高分作文。

张炘炀,10岁读大学,上的天津工程师范学院;13岁读硕士,上的是北京工业大学;16岁读博士,上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学校挺负责任,对他着重培养,导师帮他联系德国学校读研,“他们可能对天才的培养要比我们更好一些”,因为德国学校规定14岁才能独自上学,“我们就劝他父亲(等一年)”,但似乎在他父亲看来,等一年会导致神童失格,坚持要让他大三后直接读研。试想,要是张炘炀14岁时去了德国,人生道路会完全不一样。

之后要求父母买房+16岁读博士在2011年闹得沸沸扬扬,他父亲要求他毕业后留在北京,所以他反要求父母买房,“本来最希望我留在北京的是你们,你们应该为此(买房)努力”让舆论哗然,大家觉得一个天才思想境界怎么这么低呢。说出这话,反映张炘炀对世情人性的理解不及他的智力。提出反要求,其实是他对父亲过度操控他人生的一种反叛。

自此以后,对父亲作为的反弹、反叛与反噬一发不可收拾,8年才读完了博士。如果他有足够动机的话,恐怕早就读完了。对父亲的怨恨及心态上的放弃与躺平,令他失去了上进的动机,这是张炘炀本人的悲剧,也是一个家庭的悲剧。

现在,张炘炀这样说:“12年前我热衷北京的户口房子,现在完全反过来了,就是我完全没有买房的想法了,无业无房无贷一身轻不好吗?你以为房本上的名字是你的,这房子就真的是你的家吗?”躺平与激愤的心态一览无余。

他在采访中控诉父亲对他的极度控制,并表达将来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我轻易不要孩子,一旦决定要了,一辈子资助到底,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他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他如果强烈表现出我当时的表现,那我也会让他走这条路的。”这与其说是展望未来,倒不如说是对他父亲的控诉,及对心目中理想父亲的画像。

张炘炀的博导张耀辉曾说过:张炘炀确实是他学生里面成绩最好的一个,但是他的升学太快了,导致他的心智和心理都不是太成熟,如果他可以定下心来做学问,在某一个领域肯下苦功,那么将来肯定会有很大的成就。

张耀辉觉得张炘炀受到了太多挫折,很是怜悯,并给出一个忠告:“这个年纪不能再犹豫了,该干啥要决断。如果不干別的,就把(数学)这个大问题解决了。假如江郎才尽,那可以去做生意,说不定也能闯出片天来,千万不要躺平。”

问题是,张炘炀超高的智商仍在,但那股心劲儿不见了。人是意义的动物,没有精气神,就好比失去灵魂。希望张炘炀能放下过往的一切不堪,找回自己的存在意义,重新激发出强劲的动机来,有所作为,不枉费自己的天赋。

同时也希望天下的父母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怵惕那种病态的控制心。孩子是天才也好,众人也好,每一个孩子都有他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别过度干预与操控。唯有如此,孩子的人格与灵魂才不会受到伤害,才会焕发出应有的美丽光环。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陈斌

责编 辛省志

读博士神童, 读博神童, 读博士后, 媒体评, 神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