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模式涉及的相关知识互相作用,相辅相成。本文抛砖引玉,不以具体参数数值为主。而是以思路出发,最用直观的语言说明一些基础知识。每张图片都会详解。重点在结尾。引发我们顺藤摸瓜,深入学习。
前言:专业模式是什么?用了专业模式我的照片怎么没有变专业?为什么看了那么多评测我还是拍不好?专业模式怎么调参数?这是很多人问的问题。
学习之前我们先扩展思维,思考一个最常见的话题,即照片“真实”。思考它可以更好的理解专业模式。
大家说照片就要真实。我们可以借此想象,直出就是真实吗?符合人眼看到的是真实吗?高光不过曝暗部不死黑是真实吗?长曝光的拉丝水流,车轨星轨是不是真实?红外热成像相机拍到红红绿绿的画面是真实吗?大家尽可能发散思维想象。如果符合人眼观察的色彩明度结果是真实,那上世纪胶片摄影时代,那些大师的纪实性高对比度黑白照片与人眼看到的彩色世界截然不同,是不是虚假呢。很明显黑白胶片的纪实性(真实)得到大多数认可。人眼看到过曝的白色太阳,与天文望远镜观测的橙色布满黑子耀斑太阳。哪个又是真实。(有兴趣可以搜一个实验“缸中之脑”增加知识点)
随着艺术发展,摄影逐渐成为情感的载体,部分人开始将真实理解为:摄影师传达自己看到景象时的感受。也就是满足视觉真实的同时,还要满足心理的真实。怎样理解呢,部分人心理作用大于视觉观察。觉得某手机的噪点与锐化是真实质感。给他专业全画幅相机拍的照片,反而会说这张照片不真实,“像素不好看”,有“美颜”,有“算法”。人的固有思维占很大一部分。相机或手机传感器CMOS与人眼视椎细胞不一样,机器动态范围有限。成片以红绿蓝三原色混合显示(绘画三原色为红黄蓝)。而我们人眼也有局限性,只能看到红橙黄绿青蓝紫内的光。红外光与紫外光均不可见。摄影师需要拍到符合自己感受的画面,自动模式的算法显然达不到要求,于是专业模式与后期技术在数码时代大放异彩。例如,摄影师看到日落时红色的晚霞,暗部也有丰富的细节,可是用相机拍到晚霞,暗部就会死黑,拍暗部细节,晚霞又会过曝。而自动hdr算法呢,经常会处理过度,与自己的感受大相径庭。出现大家常说的“白平衡翻车”,“饱和度战士”情况。这个时候,用专业模式加后期包围曝光合成加调色。终于得到最大程度符合自己当时感受的一张照片。除了包围曝光,还有景深合成,全景接片,焦段合成,时间合成,堆栈合成,这六大方式(有空可以展开讲)。来呈现内心感受。
如果全部举例,篇幅过大,这次先从基本讲起。
首先专业模式就是手动模式,让用户根据所处的环境,自己判断各项参数手动调整。比自动模式上限高很多。因此有经验的人用手动模式可以拍出更好的照片。不是说谁用了专业模式,照片立马就会专业,“专业”两个字更多是说用户的专业性。也就是说这是给相对专业一些的人使用的模式。有知识就会专业。我们先来认识参数代表的含义。
一,raw格式与jpg格式。
raw是机器记录的原始数据,jpg是机内算法自动压缩优化的成片。
我们看到的景物类似于一片麦地,手机和相机就是一个食品加工厂。拍摄者的能力是厨艺。
raw格式是工厂出产的面粉,没有学过厨艺的人去直接食用,会无法下咽。如果厨艺好,可以用面粉发挥出各种美味佳肴。
jpg是出产的成品方便面,各种配料都已经配好。没有厨艺也能吃,只要会倒开水。味道还行,但是上限明显不如面粉。
现阶段的算法处理图像,相对于人手工处理,还是存在不小差距。所以摄影师经常会拍raw格式,再用专业软件ps lr等 手动操作调整,最终输出成片。
上图上半部分为raw格式照片,下半部分是还原高光阴影细节之后,可以看出,raw格式为信息记录提供了很大空间。这仅是65mm镜头的890传感器,面积没有一英寸。底面积越大,记录信息能力就越强,调整空间也越大。这是大底带来的优势之一。
二,iso感光度
感光度高画面会亮噪点也会越多,越低就会越暗,但是噪点会越少,画质更好更纯净。很多手机最低达到100,理论上配合足够的快门时间,100感光度可以拍出该手机最好画质。如果光线强,可以用低感光度获得最佳画质。如果光线弱,感光度低就会欠曝,这个时候要保持不动。延长快门时间获得更多的曝光量。如果物体也是动态的,就提高感光度,减少快门时间。这样虽然画质减弱,但是也能拍到。
上图花朵是固定静物,用最低的iso确保画质,用4分之1秒的时间,确保足够的曝光。如果物体是动态就不能用这么慢的快门。
上图人像抓拍,因为环境不稳定,用低iso和慢快门就会模糊,这个时候把快门速度加快到100分之1秒,准确的记录下需要的细节。
三,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快,就可以抓拍到运动物体。快门速度慢,则可以拍摄车轨,星轨,水流拉丝镜面这些特殊题材。同时快门速度快,时间短进光少,需要光线好的环境使用。快门速度慢,时间长进光多,就适合夜晚,暗光。快门速度与iso感光度是互相配合,共同使用的。感光度相当于敏感程度,快门速度就是让你选择的敏感程度持续的时间。
上图水珠的运动极快,眼睛也看不清,所以用高达5000分之1秒的快门去拍摄,为了确保画质,用相对较低的ISO。快门这么快,iso又低,近光太少就会欠曝太黑,这张照片同时又运用了极强的光线,类似太阳直射,终于得到快,画质,曝光三者皆得的成片。
上图建筑与人物,行人速度不是很快,现场环境也是阴天光线不是很强,用500分之1的快门速度拍到。
上图银河距离地球两万光年左右,非常暗淡。这个时候再用100 ISO根本拍不到。只能损失一些画质,用稍高的ISO。但是不能太高,如果到3200或者6400以上,噪点会非常多。所以这张用了适当的ISO和长达20秒的快门时间。
四,光圈
绝大部分手机光圈是固定的。几句话带过,光圈就像小孔成像的孔。作为曝光三要素之一,与iso,快门速度,都决定曝光程度。光圈大进光充足,光圈小进光少。同时光圈决定景深。人像一般用大光圈,背景虚化强,风光一般用小光圈。虚化少,处处清晰。
五,白平衡与对焦距离
这两个很直观,大家都会用。月亮,银河,这种暗光,或者大面积纯色场景白平衡容易失去平衡 ,偏黄或者偏蓝。白平衡直观的感受就是调整画面偏冷色调或者暖色调。对焦距离分为最近到无限远(是无限远而不是最远),调到最近可以让一定距离以外一切都虚化,拍出光斑效果,无限远可以拍月亮,银河,星空之类。现在的手机运用激光对焦,相位对焦等。自动对焦做的已经很好,普通场景都不用手动对焦。
六,ev曝光补偿
曝光补偿ev很容易出效果,相当于感光度和快门速度融合在一起。机器自动曝光时,面对一些特殊场景,比如大面积白墙前面站个穿黑衣服人,机器就不知道主体是什么,会根据大面积白墙曝光,让白墙接近机内预设的灰度值。压暗白墙,结果人物也特别黑。这个时候可以用曝光补偿,来增加一些曝光,关于ev有个口诀是“白加黑减”。但是这个不是教条,不是说非遵守不可。ev适合大家方便调节,只要稍微增加或减少,就能拍出更好的质感。经常看到大家建议减一点ev。之所以减ev质感好,因为曝光更低,明暗对比变强,显的通透。而且曝光明度变低也使饱和度观感增加,色彩更浓郁等。
七,总结
希望以上这些简单的介绍,引起我们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深入了解专业模式。让这几项互相搭配,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但是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向,不要以记参数为主。参数是工具,提升拍照能力的核心是用户关于工具使用的思路。知道什么环境应该增加或者减少,加大还是缩小。而不是具体增减什么数值。人是感性的,更能给我们传递信息的还是情绪,情感。而非数字。有人开玩笑说:人像三要素不是用光,颜色搭配,服装。而是模特漂亮,模特漂亮,模特漂亮。正是基于此。还有学习摄影的重中之重是关于影调,色调,构图,隐喻,象征,内涵这些东西。(关于影调已经写过一篇,其他以后再写)有了这些,就算没有相机。没有小孔成像。大师也能用手搓出一张伟大的艺术品(伦勃朗,卡拉瓦乔,鲁本斯,米开朗基罗,冷军等)。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