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下文所有 ECC 特指 UDIMM ECC ,其相关的特种玄学和有效性讨论本帖暂不表,不作为重点。
3 、硬件方面选择了华擎 B550M + RYZEN PRO 5350GE 的方案,加上 32G 内存条大概板 U 内存加一块一共花了 1600 左右(话说刚才查了一下,短短两个月这主板价格涨了快一倍,真的夸张),ECC 略有玩票性质。这套方案我在 23 年装机起码还是实机支持运行在 ECC 模式的,也就是华擎的 AM4 插槽+5000 系列带 PRO 的 APU 。以后就不知道了,感觉各厂都在砍 ECC ,英特尔到 8100T 之前都还是有官方明确 ECC 支持的,现在都没有了。
4 、这套硬件的性能和跑分方面,CinebenchR23 跑分大概在 6400 ,其实意外地还蛮高的,跑渲染是完全够用了。倒不是说它性能有多强,而是性能不算太差,再配合可以 24 小时不间断渲染,生产力还是挺强的。功耗方面,CPU 空载功耗大概在 5.5-6W ,整机空载功耗 20W 左右,CPU 满载功耗 28W 左右。发热量确实是很小,咸鱼淘了个便宜的双塔风冷,整机只有一个机箱风扇的情况下 12 小时压力测试 60 度左右(室温 22 ),只能说是相当清凉了,而且没有噪音确实是不错。
LZ 本人有神经衰弱症状,睡眠对环境噪音要求非常高。带着玩票的心态卖了纯被动散热电源,没有任何机械元件,买完感觉当了冤大头哈哈哈哈,不过也没什么不满意的,无所谓了。
5 、噪音方面也是大坑。单纯从结论来讲的话,消费级硬件攒纯被动散热、无可动元件、完全静音的机箱是可行的,只要你对紧缩小机箱没有狂热追求,塔式散热对低压 U 真的碾压,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机箱里单风扇 200rpm 左右,观上盖外面是听不到任何声音的,放在书架上完美融入一堆书里。也不用猫扇,国产很多低速扇做的都挺不错的。
但是装完发现真的毫无必要,因为:1 、机械硬盘即使断电也是会有类似于音箱底噪一样的噪音的,2 、为了保证不断电买大型 UPS ,大容量 UPS 很响。总之各位按情况各取所需吧。
6 、价格方面,这次是搞了比较高的配置,配了个 32G 内存+2T 的 4K 读写还不错的固态,用来跑 redis ,整机下来大概是 4000 正好。其中电源大概 1100 块,如上文所述实际我这个配置下买个四五百的也是完全一样的。我这套我大概估摸了一下,如果要搞纯丐版的话,大概是板 U ( 1000 )+8G 内存( 150 )+淘个二手双塔散热( 100 )+随便国产金牌电源( 250 )+随便一个机箱( 50 )+致钛 5000 硬盘( 300 )=合计 1850 ,大概两千内能挡住。现在装机溢价最多的还是大冤种装显卡,服务器没有显卡还是省太多了。而且这个丐版也不是特别丐说实话,相比起 NAS 厂商的方案还是要多个几倍性能的。。
机械硬盘部分买了 4 张 16T 的一共花了 8000 ,所以可见折腾存储方案的话无论如何硬盘还是大头。
7 、软件体验方面。生产相关的不谈,单纯家用 NAS 方面的话,这次最后还是没选 raid 方案,就是 windows 共享+裸盘+软件定期自动备份的方案。说实话我琢磨了半天最后还是没感觉 raid 有啥优势,可能唯一就是 r10 能把两张盘 16T 的储存空间合成 32T ,但是仔细想了想感觉自己没这方面需求。。
影音娱乐方面,电影和音乐都比较满意,照片软件不太满意,前几天也发帖吐槽了。暴露外网方面,整体来说软件层面的问题不大,我个人没有那么严格的需求,不要求出差的时候高频率 webdav 编辑硬盘内数据,我每天结束时同步一下工作结果就行,如果是这种需求的话这套共享系统能实现的很完美。
8 、有装 NAS 意向的朋友们看完上面的也明白了,我这是纯组装机,和成品机比一下就能知道互相的得失。大概分几种情况:
[ol]
[/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