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花几十万为村里孩子建图书室

查看 25|回复 0
作者:D视频   
导读:杭州富阳,80后妈妈周益萍自掏腰包几十万为村里孩子建图书室,感动众人。如今这里藏书超万册,近半图书来自社会捐赠。



事情详述

一间不到100平方米的小屋,里面装了上万册的图书;一位灵魂有香气的女士,陆续投入几十万元给孩子们打造了一间书屋,取名为“益行图书”,装点了孩子们童年的梦。

阅读,就是让自己变得更辽阔。这是“益行图书”的主人周益萍对阅读的理解。

“总会有人问我,你花那么多时间、精力、金钱守着一间公益书屋是否值得?我都会很坚定地回答,值得。”



看《论语》的孩子不容易走弯路

周益萍是国网杭州市富阳区供电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她有一对双胞胎儿子,在孩子还不会开口说话的时候,她就买绘本、讲故事给他们听,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书屋的故事源于一次旅行。

孩子们6岁那年,周益萍带他们去山东农村的一个同学家游学。同学的父亲没上过一天学,但是最大的爱好是在农闲时阅读国学经典,他的炕上堆满了各种书籍。临别时,老人语重心长地嘱咐周益萍:“要让孩子多看看书,多看《论语》,看了《论语》的孩子以后不容易走弯路。”这给周益萍带来很大触动,也让她更加明白阅读的重要。



回来以后,她做了专门的调查,发现自己所居住的村、镇都没有专门的图书馆,孩子们想要借书看,得跑到城区的图书馆去借,往返需要一个小时。

能不能在家里打造一间公益图书室,让附近的孩子们能有个便捷舒适的阅读环境?当这个想法在脑海中浮现时,周益萍当即跟家人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在家人的支持和租户的理解下,她从租户那里收回了自家一楼约120平方米的出租房,并着手布置起来。

场地有了,图书呢?

周益萍在自己的单位微信群和大学同学群里发出了办公益图书馆的想法和捐书倡议,得到了众多朋友的热烈回应。



“捐进来的每一本书,对我来说都是一种触动。”同时,她还根据读者的需求,不断买入书籍。几年下来,“益行图书”的藏书早从开馆时的三四千册变成了如今的万余册。解决了场地和书籍的问题后,书屋顺利“开张”。为它起名“益行图书”,寓意“开卷有益,众善奉行”。

借书人变成赠书人

每天早晨,周益萍和家人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书屋开门开灯。

很快,图书馆在村里大受孩子欢迎,每到寒暑假,这里总是挤满了人,有的孩子甚至能在这样一个假期中看完一两百本书。周益萍说:“在村里住了十几年,以前跟村民接触不多,却因为这间书屋,把大家串联了起来。”

家长们纷纷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书屋,知道“益行图书”的人越来越多了,有的从富阳城区坐着地铁赶来,有的从杭城赶来,同学、朋友、同事,认识的、不认识的……捐书、读书、交流,书屋人气越来越旺,周益萍坚定了把书屋办下去的决心。



奇奇是书屋最早期的读者,他是一个“在路上”的孩子。

几年前富阳修建地铁,他跟着父母来到了这里。因为父母工作繁忙,无暇带他走进书店,平时他只能抱着零星的几本图书反复阅读。

周益萍至今还记得奇奇第一次走进书屋的模样:“刚开始的时候他还有些紧张,但是能看出他真的很喜欢看书,因为当看到架子上的书籍时,他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奇奇一度是“益行图书”里借书最多的一个读者,他看书很快也很认真。随着工程工期的结束,奇奇即将跟着父母离开了富阳。离开前,他专程跑到书屋跟周益萍说了一声“谢谢”。

“我太喜欢这里了”“我要把这里的书都看完”“我希望益行图书可以一直办下去”……一行行的读者留言,让书屋更加生动。这些年,周益萍认识了很多小读者,又因为知道了许多小读者的故事,更坚定了她办书屋的初心。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我的生活里,还有许多像奇奇这样‘在路上’的孩子,他们对阅读的渴望成为‘益行图书’成长的动力。”周益萍希望,通过这间书屋,帮更多的“奇奇”打开认识世界的大门,让他们拥抱这个美好的时代。



私人建设的书屋,如何维护相对稳定的借还机制?

借阅“益行图书”的书全部是自主自助的。上学的日子里,很多家长都是送完孩子、买完菜,然后到书屋给孩子借书还书。他们相互帮助、相互推介,一本本书就像漂流瓶一样“漂”到不同的家庭,给不同的孩子和家长带去知识和喜悦。

“可喜的是,这么多年,一本本书辗转流传于不同的读者之间,但却从未丢失过一本。”随着一批批新书的加入,她惊喜地发现,曾经的借书人也成了如今的赠书人,捐书单上长长的名字,就是爱的接力。

周益萍的两个孩子也自然而然成了书屋的管理员。他们在阅读的同时,也会给小读者们推荐书籍。



从阅读出发,向上、向善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书屋也可以不只是书屋。”周益萍想。

于是,从读书到体验,从借阅到分享,“益行图书”还经常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垃圾分类及旧物利用宣讲、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特级教师分享和探讨孩子教育的主题活动、茶艺知识讲座、传统印版画体验、公益书法启蒙培训、世界读书日诵读,春茶公益采摘体验等特色活动……这一切让这小小的书屋蕴含了丰富的精神世界。



就在去年,村子整体拆迁,书屋不得不搬离原本的位置。

周益萍最先想到的是书屋必须继续办下去。搬家时,她用了几十卷绳子打包,10000余册书整整搬了半个月。

随着图书馆的搬迁,新的小读者也不断被吸引进来。徐泽涛是富阳小学四年级学生。两周之前,他放学经过这里,惊喜地发现这里有间书屋,里面有他爱看的侦探类小说和自然科学类图书。征得父母的同意,周六他来这里看了一下午的书,走的时候还不忘借了一本《口袋侦探》带回家。

有老朋友、有新朋友,小小书屋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周益萍家庭代表浙江省,在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家庭亲子阅读论坛上分享自己的故事:“总会有人问我,你们花那么多时间、精力、金钱守着一间公益书屋是否值得?我都会很坚定地回答,值得。”



六月二日,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决定联合杭州日报,用一份奖励向她致敬: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

她用六年做了一件事,把“诗和远方”种在乡村孩子们心底。

以书为媒,她是乡村孩子通往阅读殿堂的摆渡人,也是引领孩子们体会公益的领路人。

从寻找光,到成为光,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她用知识点亮着孩子们的未来,也让爱在这里流动。

得知获奖,周益萍觉得最重要的是让更多人能将书屋的正能量传递下去,让知识和爱都能传递得更远。

至于奖金,她希望能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用于为书屋购置新图书;第二部分想用于奖励在书屋读书量最大的孩子们,鼓励他们自主购买自己喜爱的好书;第三部分捐赠给母校西北工业大学中央定点帮扶单位融水县安太乡江竹村,让那里的孩子也能购买图书汲取更多知识。‍‍‍‍‍‍‍‍‍‍‍‍‍‍‍‍‍‍‍‍

她说,一个人只有把知识转化为向上、向善的力量,才能拥有更多幸福感,做更多有意义的事。与“益行”一起凝聚爱、分享爱,照亮自己也照亮这个世界。

这是周益萍、“益行图书”以及所有读者的诗和远方。

天天正能量(zhnlali)

杭州日报  记者 郑晖

给孩子, 女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