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和热射病抗争的普通人

查看 84|回复 0
作者:热射病三个表现   



事情详述
这应该是史上最热的一个夏天。由于罕见高温频发,浙江、四川、江苏等地多人确诊热射病,这是重度的中暑,表现为意识障碍或者抽搐惊厥,更严重者会昏迷,体温上升到40℃以上,并出现皮肤的灼热和脏器功能的损伤。但一天24小时,人们无法彻底逃脱气温的影响,城市也不会因为高温而停止运转。

        ​



        这应该是史上最热的一个夏天。

        连日高温已笼罩国内多时。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自6月13日以来,我国出现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截至7月12日,高温事件已持续30天,覆盖国土面积达502.1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超过9亿人。

        江浙沪成为此次高温的重灾区,摇身一变成了“工折户”。7月12日,浙江全省当日发布54条高温红色预警,打破高温红色预警日发布量最高纪录;7月13日,上海徐家汇站气温达到40.9℃,追平1873年以来徐家汇站观测史上最高值;从7月5日至14日,上海已连续10天最高气温超35℃,其中3天超过40℃,7月上中旬出现三个40℃+,在上海历史上尚属首次。

        高温也可能导致死亡。由于罕见高温频发,浙江、四川、江苏等地多人确诊热射病,这是重度的中暑,表现为意识障碍或者抽搐惊厥,更严重者会昏迷,体温上升到40℃以上,并出现皮肤的灼热和脏器功能的损伤。

        但一天24小时,人们无法彻底逃脱气温的影响,城市也不会因为高温而停止运转。每日人物找到了一群高温下的人,他们中有蟹农、外卖员、出租车司机、蜘蛛人、建筑工人、室外墙绘者、动物保育员、核酸采样员、交警、消防员等等,试图还原一个24小时的热力图景,看看在史上最热的夏天,这些必须和高温打交道的人,到底会经历什么。

        文 |钟艺璇 卢妍

        编辑 |金匝

        运营 |栗子

        3:30

        一天初始,螃蟹是最早感受到温度的动物之一,68岁的淮安农民王兴业,必须要赶到他看护的两亩蟹田去。

        他估摸着,此时的温度已经接近30℃。7月12日,江苏发布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284个乡镇与街道超过40℃,最热的苏州金阊街道达到了43℃,而在去年同天,江苏发布的首个预警仅为橙色,最高温只有37℃。

        他有高血压,最近天热得让人心慌,出门前他特意吃了一片降压药。走到蟹田,他撑起船,喂食、增氧。最难的是打捞水草,水草但凡露头,高温下极容易被晒死,腐烂的水草漂浮在水面,会直接导致螃蟹缺氧死亡。从凌晨3:30不停歇,一直要忙到下午5点。过去他一直在种地,直到年岁大了,他把田地租出去,合计1800元一年。2月份,他又在同村的村民那里找到了一份看护蟹田的工作,一天130元。

        太热了,热得异常,再这样下去,螃蟹能活多少还真说不定。这样的蟹田在苏北一眼望不到头,江苏盛产蟹,苏北河蟹,苏南大闸蟹,但只要过了35℃,任何螃蟹都耐不住高温,无法再正常进食。2017年,江苏淮安洪泽地区因为出现持续11天的高温天气,老子山镇一位蟹农,在3天内眼睁睁看着自己的1000多斤螃蟹死去,在媒体镜头面前几乎落泪。仅仅半月不到,整个老子山镇736位养殖户受到影响,河蟹损失32万斤,经济损失超过2000万元。



        ▲ 一位养殖螃蟹的博主录下暴晒中的蟹田。图 / 网络

        4点,日出了,江西九江的商贩王英,正拉着木头板车去水果市场进货,她只卖桃子、梨子这些当季水果,尽管这样,处在蒸笼一样的户外,有1/10的桃子和梨子依旧躲不过当日腐烂的宿命。王英习惯把烂掉的水果带回家,用勺子挖去暗黄发软的部分,直接当晚饭吃。

        在重庆,下沉气旋加剧了高温带来的体感,过去几天,从事室外彩绘的阿松在中午12点感受到的实际温度有50°C。他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走遍重庆的大街小巷,给水族馆画过熊猫,给自建房画过森林,还在电箱上画过谷爱凌。油画颜料是一种娇贵材料,一旦经过暴晒固化,之后便无法使用。阿松把工作时间调整到清晨4点,他成了躲避太阳的人。尽管这样,每隔10分钟,他就需要给颜料撒一些水,有一回实在忙忘了,十几瓶颜料最后只能报废。

        7:00

        城市开始有了生机,山东菏泽的出租车司机冯雪梅选择这个点提早出门。前一天下午两点,她坐在车里,突然浑身发虚、喘不过气,热得心怦怦跳,勉强把乘客送到站,头一回4点不到就收车回家。现在,她一路向火车站驶去,菏泽当天的气温是35℃,没有乘客的时候,她中途不开空调,热风从窗户的缝隙里涌进来。

        阳光暴晒后的座椅烫得屁股生疼,今天,冯雪梅特意穿了条厚实的长裤,一天下来,她的后背和头发干了又湿,有时会散发淡淡的异味,她察觉不到。有一回,乘客问她,身上咋有股味,她涨红了脸,当天就买了一瓶360毫升的空气清新剂。

        连日高温正笼罩杭州,7月13日,杭州气象台再发高温红色预警信号,主城区大部分街道最高气温将达40°C。几天前,杭州一名40岁的跑步爱好者,在西湖边晨跑后倒地昏迷,体温一度达到41°C,送医后被诊断为热射病。在此之后,西湖越早越热闹,一位杭州女士选择在清晨5点出门跑步,发现湖边就已经站满了散步、锻炼的市民。

        杭州市区的另一端,21岁的阿干拉前是清晨6点来的,已经在高楼上工作了一个小时。他来自大凉山一个距离悬崖村只有100公里不到的村庄,3年级时辍学,16岁走出四川,找工地干活,去过重庆、昆明、上海、沈阳,现在在杭州一栋写字楼的工地上搭钢筋,一天280元到400元不等。站在顶楼手臂粗的钢架上,没有任何遮挡物,阿甘拉前在高空上摇摇晃晃地行走,钢架的温度穿透过布鞋,烫得他直缩脚。



        ▲ 阿干拉前工作的工地。图 / 受访者提供

        9:00

        主干道车流增多,通勤的人开始为城市注入血液。特斯拉车主们,或许是今年切实感受到高温袭击的第一批人,玻璃制作的全景天窗,让人在高温中无所遁形。后排打伞,戴上面罩,全副武装是车主们的常态,没装车篷的人们想尽了办法,一位坐在后排的浙江车主甚至将自己缩在一整块爱马仕丝巾里,只露出一双脚。

        外卖员张遥出门了,福州此刻的温度已经达到36℃,他在一个小区门口停下,迅速提着一包冰棍上楼,不到2分钟,他回到电动车旁,皮坐垫烫得他一激灵,但要赶下一单,他还是硬着头皮坐了下去。为了防晒,他特意买了个脖套,全身上下只有一双眼睛暴露在城市热风里,但手指还是被晒伤,起初,还能看清晒伤的红色部位,后来肤色已经黑到完全无法辨认。

        经过一座大桥的时候,张遥远远看到,桥尾的路上已经热得起了烟,像一团云一样,蒸腾在半空中,等到骑近了,又消失不见。同一时间,郑州的逸菲刚走出家门,看到柏油马路出现了小小的鼓包,一些沥青就这样附着在了车轮胎上,这也导致,今年夏天,各种社交平台上,发帖求助如何清理沥青的人,越来越多了。

        一天才刚刚开始,煎熬的不止有人,还有动物。在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保育员千鹤分管了17只细尾獴和14只狼。南京近几天的气温持续在40°C左右,来自非洲沙漠的细尾獴也难以忍受,长时间趴在树荫和洞穴里。千鹤每天会提前冻好20瓶水,一放下,动物们就迅速靠拢,抱起水瓶给自己降温。动物园还为细尾獴和狼修建了类似户外小溪的模拟水池,让它们自由游泳、泡澡,至于体积庞大的大象,则拥有自己的专属巨型沐浴桶。

        并非所有动物都有这样的好运气。2017年,韩国入夏后持续高温,有227.8万只牲畜因高温死去,仅2017年8月7日当天,就有36万条鱼死亡。到了2022年,极端天气已经在困扰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位于撒哈拉沙漠南缘的阿尔及利亚,有超过20万只骆驼因为长时间处于极端高温天气中暑死亡,而美国堪萨斯州足足热死了2000头牛。

        高温也正在打击中国的作物生产,宁夏、内蒙古和河北等许多北方省份的玉米、大豆、小麦生产成本增加,家禽、鱼、猪饲料的价格由此上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反应在猪肉上:6月份的猪肉价格,比5月份上涨了近3%。



        ▲ 韩国遇高温,小熊吃冰冻水果解暑。图 / 视觉中国

        12:00

        太阳升到了一天的最高处,多数人已经躲进了空调房内。如今,大部分中国人家里已经安上空调,2018年,中国空调用电量占到 34%,超过美国排到全球第一。但在广袤的农村,依旧有家庭未装空调,王兴业所在的村庄里,一位80多岁的独居老人因为不舍得电费,家里一直没有安装空调和电风扇,最后还是外孙故意告诉她,国家对8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用电,才连哄带骗装上。

        这样的高温下,离开空调,可能真的会有生命危险。7月,江苏省中医院接诊了一位79岁的老太太,因为害怕得“空调病”,没开空调,在闷热的房内待了一上午后,老人突发热射病,送医时体温达39.8℃,并出现多个器官衰竭,经过40多小时抢救才转危为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的副主任医师魏兵发现,相比前几年,今年热射病的病例数量有明显上升趋势,医院接治的中暑病人也多了近10%到15%。“如果本身存在基础病,或者就诊时间晚,热射病的死亡率甚至超过90%。”

        前段时间,他就接治了两位热射病病人,一位是环卫工人,原本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下午3点钟在户外工作时,因热射病最终死亡。另一位是长期卧床在家的老人,由于室内温度高,一直未开空调,下午时出现昏迷不醒,家人送到医院后,才发现已经因热射病出现了严重的脏器功能损伤,最后不幸去世。

        但这个时间,却是建筑工人阿干拉前下午班次的开始,刚刚进入工地1分钟,他瞬间浑身湿透。因为常年暴晒,阿干拉前才21岁,眼角下已经布满皱纹,脸上有零星的晒斑,新来的工友说,他看起来像三四十的中年人。皮肤是困扰阿干拉前最大的问题,有时毒辣的太阳晒得他几近昏厥,他想过换个工作,去餐馆当服务员渡过这个夏天,但由于肤色黑,老板当着众人的面前说他,太黑了,形象不好。

        阿干拉前陷入深深的自卑中,他不能休息,远在老家的父亲患有严重的风湿病,需要花钱看病,一个人在杭州,工地也不好干,就算钢筋搭好了,只要停下,工头也会使唤他去扛木板。

        另一头,真正的中年人杨启富也在烈日下高空作业,他是俗称的“蜘蛛人”,专门负责高层建筑物的粉刷、清洗。尽管杨启富已经足够耐晒,今年的高温也令他心生畏惧,木板支撑椅被晒得滚烫,杨启富悬在半空中不敢乱动。前几日,长达数个小时的暴晒后,有工友在上百米的高空中突然中暑,头晕目眩,好在尚有意识,最后安全落地。大意是最致命的因素,杨启富还记得,在高温天气下,曾经有工友犯困抽烟,未燃尽的烟头随手一甩,被风带到安全绳上方,绳索燃烧断裂,人就直直从百米高空跌落下来。

        此时,蟹农王兴业已经在蟹田上工作了接近9个小时,他的皮肤被晒得通红,脖子上有皮肤微微翘起——这是晒伤的痕迹。他准备去休息会,在蟹田旁的铁皮棚里炒一条河鱼,老板说过螃蟹不让抓,但田里的小鱼随便吃,这也是他的一日三餐。王兴业今天热得有些喘不过气,他刚坐下,顿时天旋地转,脑子里嗡嗡响,有一瞬间他甚至感觉自己快不行了,急忙冲进附近的冷库里,躺在地上大口喘气。

        就在前几天,村里一位50岁的独居妇女在玉米田里施肥,因高温天气突然倒下,没人发现。直到第二天,亲戚发现她的电动车停在田头,四处叫喊无人应答,找到尸体后才发现已经膨胀腐烂,最后没法用担架抬走,只能用被单简单收拾。这件事迅速在村里传开,王兴业的儿子听着后怕,叮嘱父亲不要再去蟹田,但王兴业反过来安慰他,就是晒太阳而已,自己心里有数。



        ▲ 多地出现热射病致死情况,媒体发布了相关科普信息。图 / 新华网微博

        14:00

        地面温度升到最高,一天的高温预警终于来临。

        以江浙沪为首的长江中下游领域接连迎来历史最高温:7月12日,浙江全省当日发布54条高温红色预警,打破高温红色预警日发布量最高纪录,杭州气温突破40℃,创下最早40℃高温纪录。极端天气在增加,高温之前的6月,中国南方部分地区刚刚遭受了60年来最严重的倾盆大雨,仅仅广东省就有近50万人受到洪水和山体滑坡的影响,超过17万人被迫搬迁。

        事实上,整个地球都在经历一场极端高温天气的大考验,气候问题早已是全球性问题。国家气候中心《全球气候监测预测月报》显示,6月,全球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38℃。巴基斯坦早在3月就迎来了今年第一波热浪;法国经历了有史以来最热的5月;6月中旬,美国加州部分地区最高气温高达45.5℃;6月25 日,日本群马县伊势崎市最高气温达到40.2℃;南极海冰在6月份也出现有记录以来的同期最低水平。

        上海市气象局首席服务官邬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副热带高压强势发展,加之伊朗高压和大陆高压等复合因素,以及累积效应等,这些特殊原因造成了今年的持续高温。强大的三大高压将河南逼成“可南”后,又把江浙沪热成了“工折户”。

        酷暑给人们带来的折磨,甚至能大过身体的疼痛。7月10日,浙江金华的一位男子,在上班途中和另一摩托车发生碰撞,6根肋骨被撞断,他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捂着胸口迅速从地上起身,奔向树荫,躺倒后等待救护车的到来。



        ▲ 男子被撞后因地面太烫转身去了树荫下。图 / 网络

        车辆抛锚、爆胎、起火也成了夏日的常见安全事故,2021年6月中旬,湖南的王先生和弟弟在高速上驾车时,车辆突然着火,是放在车辆挡风玻璃前的打火机经过暴晒而引发。今年7月11日,湖南湘乡一男子骑摩托车遇路面高温爆炸,直接被甩出20多米远,造成全身多处擦伤。高架道路上的事故、抛锚数也明显上升,上海交警总队高架支队三大队每天正常接警15次左右,几乎都是抛锚事故,仅仅南北高架路段,每天就需要处理4到5个抛锚事故。

        对于交警而言,在这样的天气执勤可谓折磨。四川交警王星在太阳下刚刚站了40分钟,身体已经开始摇晃,为了防止晕倒,只能在每次出警前,灌下一瓶藿香正气水。而在浙江某高速疫情防控卡点,执勤的交警还需要在制服和反光背心中间,再夹一层蓝色的一次性手术倒背衣。这种衣物由一次性无纺布和一层塑料薄膜制成,不透气,更不透汗。

        就算消防员也有些许吃不消。实际上,这个温度对于消防员李扬而言,还不如火场的1/10,但在最近的日常集训里,穿着厚度与羽绒服相似的战斗服,闷得他心慌,等脱了,又晒得肉疼,过去,他一上午只需要两瓶500毫升的矿泉水,但这个夏天,已经需要自带两升容量的定制水壶。

        核酸采样志愿者同样需要在夏日穿着严实。成千上万的核酸采样点呈点状,密密麻麻分布在城市内,深圳有3233个核酸采样点,上海市各类核酸采样点超过9900个点位,而杭州设立了不少于10000个核酸检测采样点。在深圳,核酸志愿者小雅一天要为至少2000人录入核酸信息,她需要穿一件一次性蓝色隔离衣,戴皮胶手套,医用口罩外还得再套一个巨大的隔离面罩,帐篷里唯一的散热工具,是一台1米多高的大功率风扇。

        扫码处距离核酸点足足有3米,排队的人默契地在这里断开,挤在小雅所在的帐篷里,叫号时再一口气从烈日下冲刺过去。不到半小时,小雅的衣服和皮肤在汗水的作用下紧紧粘在一起,隐隐的汗臭味萦绕在鼻尖,阴魂不散的蚊子又在她裸露的小腿上咬了数十个包。要是实在热得受不了,小雅也会偷偷躲在没人的地方,将两层面罩轻轻扯开一条小缝,迅速呼吸几秒钟。



        ▲ 7月4日,吉林某小区内的核酸采样人员穿着紧密包裹的防护服。图 / 人民视觉

        气温最高的时刻,热射病也更容易悄然上门。西安的大学生陈淼淼正在参加一场羽毛球比赛,当时气温高达42℃,3场比赛下来,陈淼淼只觉得胸闷,越来越难以喘气,他身高190cm,体重210斤,平时喜欢吃炸鸡、冰糕,过去已经查出轻度脂肪肝。14:30,他决定提前离开赛场,乘坐公交车回到寝室,当时寝室的空调已经坏了接近一周,陈淼淼觉得头越来越沉,几乎失去所有力气,直接倒在了床上。

        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散热,他出现了发烧的症状,当室友李杰回到寝室时,陈淼淼已经高热不退一小时,体温一度接近40℃,不断发出痛苦的呻吟声。起初他还能回答一些问题,后来意识逐渐涣散,李杰当即把陈淼淼送到了医院,此时他的血常规已经有多项指标异常,好在脑部和胸部CT显示正常,足足在医院躺了四天后,他才恢复如初。

        17:00

        太阳迅速向西南方移动,下班通勤高峰到来,城市再度变得热闹。

        阿干拉前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准备去快餐店点一份盖浇饭,加一瓶冰可乐。王兴业终于可以离开蟹田,捞了一天的水草,他几乎直不起腰。杨启富依旧悬在高空上,他还有两个小时才下班,一整个下午,太阳在玻璃幕墙上折射的光线晃得他眼睛疼。

        在浙江,一些下班族回家后发现,自己的家经过一天阳光的暴晒,发生了一些或大或小的变化。一位台州市民家中的地砖突然炸裂,面积接近3平方米,物业告诉她,这是因为热胀冷缩导致。在装修工人来之前,她只能用脚将地砖踩平,勉强踩出一条能走的路。一位温州市民网购了一箱可乐,回家拆箱后发现,6瓶300毫升的可乐,在高温下气体膨胀,已经变得高矮胖瘦不一,最发福的那一个,连站稳都有些困难。



        ▲ 图 / 小红书某博主

        高温也在威胁家养植物的生命安全,有人把琴叶榕放在阳台,下班回家后发现,原先舒展的叶片已经因为失水而干枯蜷缩。植物科普博主周方解释说,这是因为在超过30度的天气下,植物面临着热胁迫和水分胁迫,如果一旦发现植物出现脱水状态,最好不要在大中午给植物浇水,否则叶片上的残留水珠容易形成凹凸镜,反而会造成二次灼伤。一位浙江男生在社交平台晒出了自己给植物降温的方法,他将冰块放在春羽和吉利红旁边,一个植物的人造空调就这样诞生了。有趣的是,热带植物绿天鹅绒海芋却极为享受这个高温天,一个北京的植物爱好者已经被热到懒得去阳台浇花,但她发现,绿天鹅绒海芋在高温中越长壮实,大叶小叶嗖嗖长,几天过去,叶片长得比自己的脸都大。

        温度稍降,千鹤负责饲养的细尾獴和狼终于恢复了群居动物的本性,从洞穴中爬出来嬉戏打闹。在某种意义上,人类在高温环境里,也不得不放弃一定的社会属性。比如,旅游成了变相居家,一位福州女孩在做了22页的长沙7日旅游攻略、奔波850公里后,决定在酒店休息,热到没法出门,她连吃了3天外卖。7月初,新疆吐鲁番火焰山的温度计指数已经上升到68度,江西九江的小妍选择放弃导游安排的1小时参观计划,5分钟匆匆拍照打卡,剩下的时间都待在游客中心吃冰棍。

        21:00

        城市入夜,所有人都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但南方的人们会发现,今年的夜间温度,没有和白日相差多少,这种日最低温超过28°C的现象被称之为“热夜”。截至7月12日,在351个城市中,约有18%的城市出现了“热夜”,相比2021年同期,这一数量增加了46.5%;与2020年同期相比,更是翻了2.86倍。而在日最低温均值的前十名城市中,有7个都在长三角。

        这也为夜跑爱好者带来一些困扰。香港的一项研究表明,高密度城市缺少绿化和通风,使得“热夜”引发的健康风险甚至高于日间酷热。过去晚上9点,谢志伟每晚都会沿着河边跑上5公里,但现在直到晚上10点,空气中还是有挥之不去的湿热粘腻,只跑3公里就很难再坚持。他的心率也明显加快,正常情况下160-170的心率,如今全程跑下来数值接近200,极快的心率让他出现了运动后的缺氧状态,无论多大口吸气,胸腔依旧能体会到痛苦的挤压感。

        事实上,跑步者在运动过程中,极容易将身体的不适混淆为正常的生理反应,许多跑步者总会告诉自己再多坚持一会,但高温天气并不比平时,采用标准配速,极有可能会挑战心肺压力的极限,很容易让自己进入危险状态。

        一天24小时,人们开始接受与长达20小时的高温相处,西瓜与冰淇淋也成为最为畅销的解暑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瓜消费国,能吃掉世界上将近70%的西瓜,到了今年夏天,吃瓜更甚,有人甚至把冰桶和西瓜搬到重庆的一个水上乐园,坐在冰桶里吃西瓜。长时间的高温天气,也带火了“吃冰经济”,7月15日,京东到家、美团等平台发布“吃冰”消费数据显示,同样炎热的四川地区,“冰品”的搜索量同比增长超192%。



        ▲ 重庆:市民挑战“冰火两重天” 坐冰桶吃西瓜。图 / 陈超(重庆分社)/中新社/视觉中国

        只是,对于蟹农王兴业来说,他的消暑品只有白开水。一到晚上,电风扇在老房子里嗡嗡作响,儿子刚刚又劝了他一遍,反正没签合同,今后不要再去蟹田。可他觉得,既然答应了对方干上一年,就不能反悔,最重要的是,这么辛苦的活,除了他这样的老农民,估计再难有人接手。

        王兴业累了一天,在晚上9点就早早准备睡下,蝉和青蛙开始此起彼伏地叫,不到7个小时,他又要醒来,在完全重复的又一天,帮助螃蟹与高温作战。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

不得不和, 热射病, 普通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