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病取药的流程都是,诊室开完药就在微信付费,付费完会直接显示到几号窗口取药,取药窗口上也会有液晶屏提示,比如张 X 三,李 X 四等,哪怕是老人,大部分也是在对应窗口看液晶屏上的名字。
这一次突然发现,付费完之后不会提示到几号窗口取药了,而是多了几台所谓的“取药报到机”,拿自己的处方单或手机去扫一下二维码,才会显示在几号窗口取药。
然后重点就来了,液晶屏上也不显示名字了,而是多此一举显示成几号窗口,然后就所有人都围着自己的取药窗口,医生就要不断喊着对应的患者名字,整得跟菜市场一样。
那时候我就想到一个问题,像“取号报到机”这种没有需求硬造需求的做法,其实跟当年泰晤士河倒牛奶没有区别吧?只不过人家是明晃晃倒掉,我们是偷摸着用各种幌子遮掩起来,但本质上都是生产过剩消费不足导致的。
再往深了说,这种其实就是劫贫济富了吧?毕竟底层劳动者哪有机会接触到这种承接生产资料的机会,不禁觉得有点讽刺又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