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遇到的所有人其实都是你自己 其实世界上根本就没别人

查看 99|回复 9
作者:sfj   
   
事实上在人生的任何场合,从来都只有你在场。有一句话叫做别人眼中的你并不是你,
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怎么理解,你看现在这个屋子里面挤满了人,他们在做各自的
事情,但实际上你看不见他们,你看见的是自我的价值观的投射。比如你皱着眉头看
着小成在大声喧哗,实际上你对小成一无所知,你看到的实际上是你自我的投射,叫
做你无法忍受当众喧哗。现在你会看到了小芳在安静的看书,但是有可能这其实是小
芳今年第一次看书,你依旧对小芳一无所知,你看到的其实是自己的价值观的投射,
叫做你欣赏喜欢看书的人。人类就像是一个手电筒,光芒经由我们自己发出,最后在
别人的身上看见了自己的反射。理解了这一点,就能明白为什么一**什么,就会对这
个东西感到自卑,因为自卑的光打到别人的身上就变成了崇拜。当一个人对学历有着
无可救药的崇拜时,是因为他长期对自己的学历感到自卑,于是别人只要拿出一本硕
士证书就能镇住他,当一个人对于金钱有着疯狂的执着时,是因为他先从小对金钱有
着强烈的匮乏感。那么别人只需要稍微显露一点财富便能驾驭他。人类在玩永远适合
自己的游戏,所以我们说的那个你关注的观众其实是假的,那个让你崇拜的人也是假
的,他们从来都是你自己而已。对于自卑的人而言,他也没有意识到并不是那个人是
完美的崇拜对象,他只是先感受到了自身的怯懦和不满。一旦你能够穿透那个虚幻的
别人,一旦你意识到生命当中在场的从来都只有你自己,那么你就真正能够获得解脱
自由。说起来,你现在看到这篇文章的“我”或许其实也是你自己。万物都是合一的存
在,其实没有人在关注你,只有你自己。大脑是投影源,我们眼睛里看到只是自我的
意识投射,我们之所以在乎他人眼光,只是没有接纳自己,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的另
一个解释,别人对你的看法是他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是他自己在世界上的映射。
所以别人眼中的你不是你,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用王阳明的话就是,我不看花时,
花与我心同寂,我看花时,则花有百般颜色,花亦入我心。用佛法说,心外无物,万法唯心

你自己, 自己的, 的人

bux   
你这是要原地飞升?
youhei   
这段文字深入探讨了人的自我认知和对外界的感知,借助于心理学和哲学的视角,探索了“主观现实”的概念。核心思想是我们对外界的感知和理解,实际上是通过我们自己的价值观、经验和情感过滤的。这意味着我们所见所感,并非绝对的客观现实,而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反映。
主观现实与投射理论:这一概念表明我们所观察到的现实世界,实际上是我们自身内在状态的反映。我们对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往往源于我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经验。例如,对他人的批评或赞美,很多时候其实是对自己某些方面的反思或渴望。
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文中提到的自卑、崇拜等情感,实际上是个体自我认知的一部分。当我们在他人身上看到某些我们欣赏或者羡慕的品质时,这往往是我们自己某些未满足的需求或未实现的愿望的反映。
心理投影:这一心理机制解释了人们如何将自己的情感、愿望、恐惧投射到他人身上。我们对他人的看法往往受到自己内在心理状态的强烈影响。
自我解放:文中提倡通过认识到这些心理机制的存在和影响,人们可以更加自由地生活,不再被自己的偏见和限制所束缚。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哲学:王阳明的哲学强调认知与行动的统一,这与文中的思想有些相似。我们的感知和认知不仅影响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也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反应。
佛教的“心外无物”:这一观点认为,外在世界的一切现象都是由内心所映射,强调了内在心态和外在世界体验之间的联系。
总之,这段文字鼓励我们深入理解自我和外界的关系,认识到我们的感知、情绪、信念是如何塑造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反应的。通过内省和自我认知的提升,我们可以更加自由和全面地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fenxi   
那你怎么解释,你没看,但电视演完了,那可不就是独立与你存在,在你没看的时候演了吗,不依赖你而存在的一个实例。
vpswabao   
   
建议你去读读佛经,理解一下“无”的概念,应该能给你解惑
小白可以直接看  于晓非佛学启蒙课,比较通俗易懂
fenxi   
再或者你没点赞,再看时有300个赞,谁点的?
iks   
什么水鬼,,,主唯建议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
5k狗肏你妈   
唯心主义
icon   
量子力学,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
简单才是美才是科学,你说那么多就只能叫水
机长   
@首都精神病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