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调休的天才

查看 60|回复 3
作者:红袖添香夜读书   
调休其实并不是中国发明的,而且调休的初衷是好的,这个概念最初由一位名叫卡尔·马克思的德国数学家发明。
此后“调休”概念的是英国财政大臣贝洛克·马歇尔,在19世纪提出和执行的。
再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是瑞典的一家工业公司Ericsson注意到员工的生活质量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所以开始按照卡尔·马克思的概念“调休”,允许员工在周内自由安排工作时间,能完成预定工作量即可。
这种制度在公司内部很快有口皆碑,员工们可以更舒适的完成工作和平衡生活。
在国内,我们的调休制度也经历了历史演变,不断在舆论和民声中修改。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们甚至有过“全年无休(甚至春节都无休)”的近十年,后面慢慢修改为单休——大小周休——双休+调休——以及时至今日后996时代的部分双休+调休。
我国最早于1999年拟调休,当时是为了配合黄金周制度,后来每年逐步调整完善,直到2008年,我国才出台了较为完整的调休制度沿袭至今。
由此可见,国内外的调休的目的本来就不一致。
国外只是为了弹性上班,而国内却将调休和为了“抵消”节假日放太长失去的生产力结合考量,才造成了我们如今的“挪假补班调休”局面。
02
是假“调休”还是真“压榨”
乍看似乎不能完全说调休的设置“无理取闹”,因为国内设置调休,本来就不是为了真的纯粹放长假,而是为了求发展。
保住经济和生产力的同时,又要放长假给时间出去旅游刺激消费增长GDP。
但这个设置一直以来都有争议,好坏参半。拼凑出的小长假要用不正常的连续工作7天的代价来换,最终苦的还是打工人。
每次调休一出现就怨声载道,浑身不舒服,很多人宁愿正常休,也不愿意补班长时工作来拼凑小长假,要连续长时间工作,更是累的更没有精力和心情出去旅游了。
本来目前大概率的996工作模式就让人很累,再加上长时间的连续提前补班,人的心情和精力仿佛被当做了最不重要的事情对待,也难怪少有人理解调休。
对于最近的调休热搜,清华大学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的研究员袁钢明认为,通过调休的方式补假对人民群众的大型旅游和娱乐出行的活动意义非凡。
他认为,“今年的五一调休就做的非常好!提前两周的补班,提前牺牲一些休息时间,就能让五一长假休息的更好”。
“此次调休对经济发展也有积极作用,五一放假人们集中流动地消费和娱乐能够促进GDP的增长,特别是在出行的黄金周,同时,也要尽力思量处理好一些不利因素”。
此话一出,人民群众的怨念在评论区尽显,很多人觉得专家不懂民间疾苦,只会PUA劳苦大众。其实专家的话也不无道理,只是说话的态度方式欠缺温度。
03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调休”
私以为可以调休,但是不必如此夸耀“调休”的成果,既然这是一个好坏掺半的制度,就应该更多的去倾听民声,有耐心的了解老百姓的需求和情绪。
而不是自顾自的夸耀如此调休带来的好处,老百姓不是傻子,当然知道调休对国家经济层面的意义。
可是老百姓的痛点暂时解决无门,也无“专家”真正共情和理会,这才是调休被骂上热搜的真正原因。
大多数人都对调休不满意,但这确实是目前折中“保发展,稳民生”两个目的后最好的选择了。
我们目前的经济实力确实比不上发达国家,需要给生产压力,才能更好的稳步发展,也许有一天,我们真的可以做到取消调休制度,甚至连996都完全严格监管取消,不补班,直接放长假,但那也需要我们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努力。
希望专家能够合情理的履行社会发言和引导职责,不要总站在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只为制度说话,而不顾人情,人民需要一个更有温度和人情味的舆论引导者。
而不是看似又当又立,试图让老百姓只是顺从,没有得到任何安慰和鼓励。

长假, 制度

涅槃   
不敢高声语,唯恐天上人
chenshi   
打工人没得选,全年无休比比皆是
涅槃   
就算你说破嘴,上面不会改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