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这个春节,在山东的各大果蔬市场,一批酸甜味儿足的西红柿成为了爆款。数字技术与传统农业碰撞出的全新滋味,让西红柿订制成为可能。
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30日讯 1月30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发《【传感中国】订制全新滋味》,其中对德州数字技术赋能农业,西红柿订制全新滋味进行了报道。全文如下:
农业农村部最新发布数据显示,预计今年1月份全国蔬菜产量超5800万吨,同比增加60多万吨。时值寒冬,春节的蔬菜市场,不仅供应充足而且品种丰富,而如今团圆饭的味道也有了科技支撑,让新年也过得更有滋有味。
这个春节,在山东的各大果蔬市场,一批酸甜味儿足的西红柿成为了爆款。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北园便民市场商户刘万霞说:“这个西红柿卖得特别好,很多消费者都奔着这个口味来的,口感也浓郁,软硬也合适。”
好吃的滋味,来源于合适的甜度和酸度比,在这个国内最大的单体玻璃温室里,通过传感器的控制,可以让西红柿拥有5分甜1分酸的最佳糖酸比。
山东德州天衢新区智慧农业产业园技术工程师付文琦告诉记者:“各式各样的传感器我们温室就有685个,1700多个控制器,可以让番茄的口感提升得更好,产量提升3到4倍。”
肥料和光照对于西红柿产生足够的糖分非常重要,只要光照达到要求,辐照传感器就会发出指令,让灌溉系统及时进行肥料的补充。温室里二氧化碳浓度决定着西红柿的产量,风速、风向传感器会根据来风大小、方向指挥天窗的开启角度,混合室内外空气。
此外,气象盒子会指挥遮阳幕布、地热风管机,随时调温,控制果实的发育进程。
付文琦说:“现在想吃什么样的番茄,我们就把它种成什么样的。”
如今在山东,这样的现代化农业工厂还有很多,卫星视角望去,每一片闪耀光芒的区域,都是蔬菜重点产区的大棚。传感器、无土栽培、人工智能、物联网,几乎在每个大棚中都发挥作用,这种科技化的蔬菜基地,正迅速在各地推广。
雄安新区,新的一年,1300亩土地将被打造成未来的蔬菜基地,大棚还在建设中,500公里以外的一间实验室里,已经模拟出雄安的环境条件,为科技种菜提前“探路”。
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副主任孙明表示:“通过模拟当地的气候,从而在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供更加精准的技术服务。对于现代种植来说,科技与自然的结合也许是最好的结合。”
今天,数字技术与传统农业碰撞出全新滋味。在安徽,草莓品种有了数字模型,也有了可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的种植数字方案;口味会更香浓,在黑龙江,智慧牧场出产的一杯牛奶里,170兆生产数据,保证从饲喂、产奶,到运输、加工等全程可追溯;如今,在我国有117个乡村正在火热进行数字农业试点、316个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在不断探索,突破四季的限制、突破土壤的制约,也让食物的味道更加丰富、更加鲜美。
总台央视记者 张勤 王琰 朱江 李斌 郭茜 陈博 梁缘 张昊 张志 鹏翔 山东台 孟凡东 苏发东 周树茂 德州台 萧腾 张婷婷 公维勇 侯振 通讯员 薛林 韩哲 方明伟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