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环境暴露被认为是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国旺团队收集了中国 5696 名健康人和 12 种慢性病患者的血清样本,并对 267 种化学物质进行了血清生物浓度监测。结果显示,74 种化学物质的血清检出频次高于 50%。 上海、浙江、江苏和山东等东部沿海且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群血清中化学暴露物的浓度明显较高。 而陕西、贵州等内陆地区人群血清中的化学暴露物的浓度较低。 除地域外,年龄也是影响国人化学物暴露水平的关键因素。从化学物质种类角度分析,有机氯农药和全氟化合物( PFASs )与多种慢性疾病存在关联性。统计模型分析显示,这些化学暴露能不同程度的提升高脂血症、代谢综合征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风险。相关成果于 3 月 13 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nature communications )杂志
@Donaldo 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山东、江苏、浙江和上海)人群血液中检测出环境有害化合物的频率最高,而黑龙江、辽宁、北京、湖南、湖北和广西等地人群血液中检测出环境有害化合物的频率居于中等,其他 5 个在研究范围内的地区人群血液中检测出环境有害化合物的频率很低。 按化合物分类的话,江苏、浙江和上海三地人群中最常检出 PFASs ,上海、江苏、湖北、重庆四地人群中最常检出有机氯农药。 为何地区之间会存在明显差异?研究人员认为,原因包括: · 沿海地区经济发达,高度工业化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使人群有更多机会接触有害化合物; · 长江水域容易累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 ),但难以清除 POPs ,故生活在长江流域的人群容易通过各种途径摄入有害化合物; · 沿海地区人群的食谱相比内陆地区更常包括食物链较上层的动物肉类,而这些动物容易在体内累积有害化合物,尤其是多氯联苯。
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 孙亚飞 审核意见: 关于这篇最新论文,其实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信息:血清里面这些环境有害化合物成分,到底达到什么浓度算高?在现有的资料中,确实还缺乏这方面数据。 这就引发另一个思考:暴露于这类物质的地区,本身就比较发达,人均寿命也高,而研究的相关疾病恰恰又是一些「富贵病」,这些疾病和环境有害化合物的相关性到底多少?还是说存在一定的巧合?目前来看,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明确。 全氟化合物和氯代物虽然都是脂溶性的,但它们是通过水扩散的,所以饮用水和水产品是最主要的摄入途径。对于长江流域,特别是下游地区来说,净水机是比较理想的解决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