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长远看我们都死了,但是不是今天就得写遗书安排后事。第二长远看我们都死了,超过30年甚至50年还本也是给下2代甚至3代人,意义不大。
怎么样的文化和怎么样的国民选出怎么样的政府,政府雇员自然也会受此影响,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以此为内核的自然稳稳当当,直接换内核怕是直接不引导
国债是二级市场上流通的,不是拿死的,每天交易量以亿作为单位,考虑流动性风险没意义,多的是做套利交易的人给你做对手盘。
这种特别国债本来就是有杠杆的,比如现在利率3.0中标50年,按年付利息,10年后新的50年利率只有0.5了,你需要花多少钱买我手上3.0的利率的国债?
历史的事情不去说,就目前的指导思想是贷款创造存款,非存款创造贷款(孙国峰,货币政策司司长)。钱的锚不是定在生产出来的商品价值上。微观看,消费者勤俭攒钱可以致富,因为有外部增量;宏观看消费者攒钱会导致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卖不出去不断内卷,导致通缩,因为市场就那么大没有增量。同时我们又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所以你不花有的是人花,你负债无能就中央财政上杠杆。当然大家还是身处微观,储蓄是必要的。
黄海洲的论文重大创新(《国家的资本结构》)是,货币可以是股票而非负债,新发货币是增发股票,是将所有者权益从老股东地方稀释转移给新股东,而从公司的角度看,新的融资可以用来扩大生产。那重大项目本来应该走财政的现在走特别债了,那余下的钱可以拿来搞教育医疗转移支付了。另一方面,大量印钞票也确实需要降低利率,所以利率会跌,那么10年后利率3.0的债券得多少钱呢?价格=利息/利率。利率打3折价格很客观。上次美国大撒币前,比特币是4000刀。
这里讨论通胀意义也没多大,过去20年到底生活是好了还是坏了大家都感觉的到,事实上大家能通过劳动攒下的钱(不算投资)也就最多年收入的20倍,体感才是最重要的。比如小时候牛肉面3块现在30块,小时候没汽车现在汽车不稀奇,也就是钱虽然毛了但是物质量上来了,并且社会消费水平也是跟着普通收入的人走的。
说买房的事情,排除投资属性的话,现在这种建立保障房的政策非常好,可以安安心心租房几十年不用怕房东毁约。投资属性那就是各凭本事了。保障房和商品房最大区别在于地没转让,那么来自地段的溢价就别想了,白蘑菇从炒的放汤里变成炖的可以,松茸可不行。现在市场上保交房的白蘑菇不少但是松茸可不多。当然房子我是不会买的,让给更有需要的人,什么时候租金收益赶上10年国债了我会考虑买一买。
说国债,特别国债发的多了也就不特别了,比如日本特别经济政策干了20多年终于正常了。同时根据全世界的共同操作,利率是可以由央行指导的,那么央行下场到二级市场买卖债券不是也很正常,美日干过的我们也能干,大家一起扩表。另外国债的主要买卖主体是银行和保险。
地方债,既然你地方手上有老百姓,给你钱了你用完了最后还要找我要钱(老百姓这不就是肉票嘛,肉票经济学),之前搞土地财政进出你事后报备,最后花光光债多多,不如现在搞事前报备。就好像你赚1W一个月,之前你就和家里说声这个月赚了1W,花完我还剩3000(实际-3000);现在是1W全上交,你报备了再给你钱。钱还是那个钱,但是怎么花就由不得你了。
既然地方债利率那么高,接盘的本来就是银行等,最后转化为实际市场利率(理财等产品收益率),最后还还不出,那不如我国家上杠杆,利率直接打到2.7%,做地方债替换,反而降低了系统性风险发生概率。地方债市场会不断萎缩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