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谷”这个假设是由日本现代仿真机器人教父级人物森政弘于1970年提出:当仿真机器人的外表和动作像真实人类,但又不是完美拟合时,作为观察者的人类会产生厌恶反应。
【有哪些著名的恐怖谷效应】
这个起源于AI的心理学发现,如今适用于生活中的许多领域。
电影、动画片,各种卡通形象等等,有时候让人看起来不寒而栗,就是源于这种恐怖谷心理现象。
米奇老鼠是很多人的童年玩伴,几乎每个人在从小到大的生活中都有买过或使用过米奇元素的东西。
但是,你见过第一代米老鼠长什么样吗?据说,第一代米奇的样貌吓到过很多人。
【三个视频,了解清楚】
都市怪谈之--米老鼠
https://vlogh5.piaoquantv.com/core/swipe?videoId=14967939
毛骨悚悚米老鼠
https://vlogh5.piaoquantv.com/core/swipe?videoId=14968005
米老鼠传说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a411H711
++++++++++++++探索一下+++++++++++++++
为什么动画版米老鼠和🥵人偶型米老鼠的人类好感度完全不同呢?
这种戴着头套的玩具常常会让人产生恐惧感,因为看似与人类相差很远的头套,一旦被赋予了人类的身体,就会增加它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另外一种恐怖谷效应就是人面动物。面对毛茸茸的动物会产生喜爱感,当动物完全以它本身的形态出现时,人类会意识到他们是截然不同的物种。
但如果动物长了一张人类的脸,就不免让人感到诡异。
为何会产生恐怖谷效应?
恐怖谷效应是如何产生的呢?
第一类解释认为恐怖谷效应是由进化获得的,是人类在漫长的生存中逐渐产生的生理防御机制。
我们的大脑在认知时是不会出现这是”人猴“概念的,它只能把50%+50%人和猴子的图片区分为”像猴子的人“,或者”像人的猴子“。
第二类则认为,恐怖谷效应来源于人类的认知模式。
“人要有两颗心,一个好奇心,一个求证的心❤”
人类面对一件不熟悉的事物时,若它的仿真度很低,人们能清楚的分辨出是假的,因此不会产生恐惧心理。
然而如果仿真度达到一定程度,人们有时候不确定真假,这种不确定感给人带来了恐惧和威胁感。
我们的大脑最不适应的不是恐惧,相反,我们的大脑在应对危险。
这方面非常熟练的”恐惧感“就是来源于对危险的敏感。
我们大脑🧠的自我保护系统通常可非常迅速的区分信息,到底是安全的还是危险的。但当大脑碰到自己认知范围的沟壑时,一种有趣的现象即产生了。
比如上面的这只哈士奇,我们可以迅速的辨识出,这是个二哈,危险系数很低,乍一看似乎没有问题。但同时当我们仔细看的时候,我们也发现它有些地方,不太对劲。大脑没办法准确的辨识出哪里出了问题,此时,cognitive dissonance(认知失调)就产生了。
再当我们站在没有护栏的高处时,心里的感受。我们常常觉得,后背发凉,起鸡皮疙瘩,觉得我们仿佛被一种力量在往前推,或者心里有个声音貌似在叫我们跳下去。严重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腿软,头晕。这种感觉,也同样归功于cognitive dissonance(认知不和谐)。当我们的大脑发现我们站在高处时,它会发出危险信号,通知各个其他部位,让身体往后退。然而这种危险信号在没有任何实际威胁的情况下,显得非常奇怪和唐突,我们的大脑又同时在好奇的寻找实际威胁。这时大脑的解决方法就是把不存在的威胁,化为一种外力,比如我们觉得有股力量在推着我们,又或者化作自己的一部分,让我们觉得自己似乎有想跳下去的欲望,以此逼迫我们后退到安全的地方。这就是人类自我保护系统的神奇之处。
在安全和危险之间,我们无法确认,这超出了我们熟悉的认知范围。而正如恐怖大师史蒂夫·金 所说,让人备受恐惧折磨的从来都不是妖魔鬼怪,而是超出认知范围的未知。这种未知感,就是我们说的”creepy“,那种“恐怖谷”带来的不适应感。
关于上述理论,动画学界最喜欢提及的例子包括2001年的电影《最终幻想:灵魂深处》和2004年的电影《极地特快》等。人们倾向于认为,这些作品不够理想的票房或者遭遇的消极评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受到了恐怖谷效果的影响。此外常被提及的还有1988年皮克斯出品的动画短片《锡铁玩具》,里面的婴儿角色被认为带有惊悚色彩;但客观来说,作为一部以玩具为主角的影片,婴儿角色在《锡铁玩具》中是一个庞然大物,就叙事而言原本就是一个骇人的角色,作品中甚至还使用了玩具的第一人称视角镜头来表现它们对婴儿的害怕。
当然,作为一种假说,恐怖谷理论的解释力仍然很强。与此同时,由于技术的发展,不少人开始尝试提出:我们是不是已有机会,在某些情况下能让CG技术跨越恐怖谷,把非真人的形象做到极致,让电影观众无法分辨真假,真希望看看这个日子到来之时的动画是什么样的。
恐怖谷理论从科幻走进现实
比如,在科幻电影《超能查派》中,程序员一直致力于制造高级人工智能,通过多次尝试,他终于写出了初始的人工智能程序,输入“22号机器人”,最终创造出了查派。
仿生机器人既像人,又不是真人,这种诡异的反差感,让人看后直接陷入了恐怖谷理论的怪圈。如今的科技,已经让类人形机器人更接近真正的人类,为了将它们打造得更像真人,研究人员把多种科技整合在一起——从机械设计到材料科学,只为打造一种能模拟人类脸部肌肉的皮肤材料。
面胶是一种海绵般的橡胶材料,它有孔隙,在里面填充某种液体后,它就能一直保持柔软状态。接下来,在不必花费多少能量的情况下,就可以让机器人做出看起来很自然的表情了。由于面胶符合我们脸部的柔软度,经过压缩能产生出皱纹和折痕。有了这种特殊材料,机器人就能模拟出更多、更逼真的面部表情啦。
虽然有关类人形机器人的科技还在不断进步,但是距离成为“终结者”那样、具有真人外表的机器人,还是有着很大差距的。也许,只有像“终结者”那种可以骗过我们双眼的,让我们感觉不到异样的机器人,才能让我们避免产生“恐怖谷”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