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明的算法,登上了 Hacker News 日榜第二!

查看 170|回复 24
hikarumx   
v 站就是大佬多。
xion21   
大佬
tanglindan6   
仰望一下大佬!
irrigate2554   
是大佬
Simon95   
支持,x 关注了,github 星星了。我简单看了下,感觉有点像 RVQ ?
Simon95   
哇,大佬一个人创新算法,膜拜。还有请教下最近做的工作感觉,FSQ codebook usage 能到 1 ,大佬觉得 VQ-VAE codebook collapse 还是问题吗?
halberd   
非常有才华的想法啊,用一棵树撑起整个特征空间。
从网络参数分配的角度讲,我感觉直观上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第 i 层网络负责的区域实际上会分散在特征空间的各处,它做的事是把负责的这一块空间再向下切分成 K 小块。也就是说每一层并不会去擅长某种类型的特征,而是专门做某一级的细分。给我一种缺乏“局部性”的感觉,好像这个专家分配并没有很优,会不会潜在地影响能力呢。
当然这是用线性的参数量去拟合指数的空间肯定会遇到的问题。默认的多层实现相当于按照树深度、也即特征空间中的位置层级来分配参数,属于一种人为、简洁有效的策略;而共享参数实现和 diffusion 类似,是把全部任务交给整个模型,让模型自己学习不同位置的策略(以 v-pred diffusion 为例,使用全部参数去完成在任意位置 x_t 上的 v_t(x_t)预测)。
cjh1095358798   
牛批啊佬
diyer22
OP
  
我什么身份和大佬在一个帖子
itechify   
@Simon95 DDN 和 VQ-VAE ( RVQ ) 明显不同。
相似之处:
- 两者都把数据映射到离散的潜空间。
区别:
- VQ-VAE 需要额外的先验模型(如 PixelCNN 或  transformer 先验)来建模码本的分布; DDN 自己就能构建层次离散分布,甚至可作为类似 VQ-VAE 系统的先验模型。
- DDN 的 K 个输出是随输入变化的特征; VQ-VAE 的码本是一组与输入无关、固定不变的独立参数( embedding )。
- VQ-VAE 输出二维 code index 网格 latent ; DDN 输出一维/树状结构的 latent 。
- VQ-VAE 需要 Straight-Through 梯度估计器。
- DDN 支持零样本条件生成。
因此,我认为它们挺互补的。(参见论文中的“Connections to VQ-VAE”部分。)
---
我对 VQ-VAE 不是很了解,在我看来 VQ-VAE codebook collapse 应该有很多方法能缓解,比如和 DDN 论文中 Split-and-Prune 类似的 reinitialization 的方案。(也在“Connections to VQ-VAE”部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