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有一些是完全没卵用,我记得以前买个一个 JBL 的便携音响,一次也没用过。老婆买的 kindle ,幸好我用了几次,不然也是直接吃灰。老婆还为了路上能接听买了个什么牌子的蓝牙耳机,用了一次说音质不好也是吃灰,不如我的 airpod 天天用。还有炒股,不炒股就战胜了 95%的人,你想要收益,人家想要你的本金,老婆炒股都亏了几十万。 我的消费观念是有些好的东西可以多花点钱买,然后一直用,这样可以让它的价值得到最大化。比如一个好的手机。买贵的东西前找到它的应用场景,并不断确认自己一定会用到。
@rqzrqh 哇,和我最近思考后得出观念很像。我现在买东西,会反复思考,自己用到的频率是多少,没它是不是不行。如果用的频率很高,买个质量好的,是不是可以用的更久。另外,如果真的不确定,或者实在是思考后依旧想要,我就在闲鱼上买个二手的来满足自己,玩腻了在二手出这样不会亏很多。😁
适当给自己一些门槛(强行制造),例如买一些没有最低购入量的理财品,虽然收益不一定高,但超过活期利息就够了,主要是赎回要隔天到帐,就不容易花掉;等有一定量,就赎回转买收益高一些的;思路就是零存整取 年轻时谁都差不多,想当年买正版 CD ,几年就花了万多块(起税点 2k 的时代),最后一次过送人戒了,因为送人比卖二手更决绝,送给一个只见一面的网友,他最初还不信,以为我逗他;顺势也脱离了追歌/追星的爱好,之后就很少在这方面花钱了 然后买东西开始学习比较,不是单纯听别人推荐,而是自己算,几年后发现很多东西,在自己比较的过程中就已经失去了兴趣,吃灰的东西减少了很多,算是消费观念上较大的转变,现在上千的东西都事先查,除了旅游时几乎没有“看到就买”的冲动